火卫二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火卫二 (得摩斯)
火卫二
火星侦察轨道器所拍摄增强影像的火卫二彩色图。
影像:NASA/JPL/亚利桑那大学
发现
发现者阿萨夫·霍尔
发现日期1877年8月12日
编号
形容词Deimosian
轨道参数[1]
半长轴23,460千米(14,580英里)
离心率0.000 2
轨道周期1.262 44 d (30.30 hours)
平均轨道速度1.35 km/s
轨道倾角0.93° (对火星赤道)
1.793° (对当地的拉普拉斯平面)
27.58° (对黄道)
隶属天体火星
物理特征
大小15 × 12.2 × 10.4 km[2]
平均半径6.2千米(3.9英里) [3]
质量1.48×1015 kg[4]
(2.5×10-10 Earths)
平均密度1.471 g/cm³[3]
表面重力0.003 9 m/s² (3.9 mm/s²)
0.000 40 g (400 µg)
5.6 m/s (20 km/h)[4]
自转周期同步
反照率0.068[3]
温度≈233 K
视星等12.4 [3][5]

火卫二又称为“得摩斯”(英文名称:Deimos,1.发音: /ˈdməs/ DY-məs;2./ˈdməs/ DEE-məs; 现代希腊语Δείμος;或是o DAY-moce or DEE-moce),是火星最小的一颗卫星,平均半径为6.2千米(3.9英里)[3],逃逸速度为5.6 m/s (20 km/h)[4]。它是火星较小和较外侧的已知卫星,另一颗是火卫一 (福波斯),火卫二与火星的距离是23,460千米(14,580英里),以30.3小时的周期环绕火星,轨道速度为每秒1.35公里[1]。它的系统名称Mars II[6]

发现

火卫二得摩斯是阿萨夫·霍尔于1877年8月12日大约07:48 (UTC)在华盛顿特区的美国海军天文台发现的 (在当时记载的时间是使用开始于一天中午的天文约定华盛顿平时“8月11日14:40”,所以必须加上12小时才是当地的地方平时) [7][8][9][10]。在刻意寻找火星的卫星之后,霍尔在1877年8月18日大约09:14GMT也发现了火卫一福波斯)。

火卫二被命名为Deimos,是希腊神话中表示恐惧的形像[6]。这个名称最初被拼写为PhobusDeimus,是 依顿的科学教师亨利·玛丹 (1838–1901) [6],依据伊利亚德这本书第十五章的叙述:此处阿瑞斯 (罗马神话为马尔斯) 召唤了害怕 (得摩斯) 和畏惧 (福波斯) [11]所建议的。

特征

1977年10月5日维京2号拍摄的火卫二影像[12]
从30公里高拍摄的火卫二[13]

火卫二,像福伯斯一样,光谱反照率密度都与C型D-型小行星相似。它也与多数小天体一样,高度的非球形,大小为15 × 12.2 × 10.4公里。火卫二的组成是富含碳的岩石,与C-型小行星碳质球粒陨石非常相似。它有坑穴,但是表面因为风化表岩屑的部分填充而比火卫一平滑。这些表岩屑是有大量的气孔,使用雷达估计的密度只有1.1公克/立方公分[14]。两个最大的坑,斯威夫特伏尔泰,的直径大约都是3公里。

轨道

火卫二的轨道接近圆形,并且接近火星的赤道平面。火卫二,火星较外侧的卫星,可能是小行星受到木星的摄动,进入可以被火星捕获的轨道,但是这种假说依然有着争议和受到反对[15]。火卫一和火卫二的轨道都几乎是圆形,而且邻近火星的赤道平面,捕获说需要一种机制才能将最初是高离心率的轨道变成圆形,和调整其倾斜度进入赤道平面,最有可能的是大气阻力和引潮力[16],然而目前并不清楚需要多久的时间才能让火卫二发生这样的改变[15]

从火星看火卫二,它的视直径不会超过2.5角分 (60角分为1度),只是从地球月球的12分之一,因此以肉眼看只像是一颗星点[17]。当它最亮时 (“满月”),它的亮度大约接近从地球看见的金星;在上弦和下弦的亮度则与织女相近。用一架小望远镜观赏,在火星上的观测者可以看出火卫二的相位,它以1.2648天 (火卫二的朔望周期) 来完成一次相位的变化[17]

不同于火卫一以极高的速度公转,使它实际上是西升东没;火卫二是东升西没的,且火卫二正逐渐远离火星。但是火卫二与太阳的会合周期大约是30.4小时,超过了火星24.7小时的火星太阳日 ("sol"),这少许的时间差异,使在火星赤道上的观测者隔2.7天才会观察到它出没一次。

火卫一和火卫二的轨道。

因为火卫二的轨道相对而言是接近火星,而且对赤道平面的倾斜也很小,因此在火星上纬度高于82.7°极区看不见火卫二。

凌日

机会号上观察到的火卫二从太阳前方经过

从火星尚可以周期性地看见火卫二从太阳前方通过。但它因为太小而不会造成日全食,只会是出现一颗穿越太阳表面的小黑点。它的角直径仅是从地球上看到金星凌日时,金星视直径的2.5倍。在2004年3月4日,火星漫游车机会号拍摄到火卫二凌日的影像;2004年3月13日,精神号也拍摄到另一次凌日。

起源

火星卫星的起源仍然有争议[15],主要的假说认为不是捕获就是吸积。因为它们的组成与C型或D型小行星相似,一种假说认为火卫二是从小行星带捕获进入火星轨道的小天体,因为捕获需要消耗能量,所以潮汐力或大气拖曳使它们的轨道成为接近圆形[16]。但目前的火星大气层太稀薄了,不足以经由大气拖曳捕获火卫一这种大小的天体[15]。但杰佛瑞·兰迪斯已指出,如果原来是联小行星,被潮汐力扯开则有可能[18],主要的假设是二择一的让卫星存在于现在的位置。 另一个假说认为过去有许多像火卫一和火卫二大小的天体环绕着火星,或许因为与微行星碰撞才被弹入现在的轨道[19][20]

表面特征

火卫二上有两个已经命名的撞击坑

火卫二上已经命名的地理特征只有两个撞击坑。[21]

撞击坑

火卫二上的撞击坑,以在发现火星有卫星之前就推测火星有卫星的文学作家命名。

名称 坐标 直径(公里) 名字来源
史威夫特坑 12°30′N 358°12′W / 12.5°N 358.2°W / 12.5; -358.2 (Swift) 1.0~3.0 强纳森·史威夫特英国-爱尔兰作家。
伏尔泰坑 22°00′N 3°30′W / 22°N 3.5°W / 22; -3.5 (Voltaire) 1.9~3.0 伏尔泰法国作家。

同名的物体

USS Deimos (AK-78)美国海军依据火卫二命名的卡特级货船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1. 1.0 1.1 Jacobson, R.A. and Rush, B. (2006) MAR063. Planetary Satellite Mean Orbital Parameters. JPL/NASA. 2007-06-28 [2008-02-13]. 
  2. Mars: Moons: Deimos. NASA Solar System Exploration. 2003-09-30 [2008-08-18]. 
  3. 3.0 3.1 3.2 3.3 3.4 Planetary Satellite Physical Parameters. JPL (Solar System Dynamics). 2006-07-13 [2008-01-29]. 
  4. 4.0 4.1 4.2 use a spherical radius of 6.23 km; volume of a sphere * density of 1.471 g/cm³ yields a mass (m=d*v) of 1.48e15 kg and an escape velocity (sqrt((2*g*m)/r)) of 5.6 m/s (20 km/h
  5. Classic Satellites of the Solar System. Observatorio ARVAL. [2007-09-28]. 
  6. 6.0 6.1 6.2 Blunck, Jürgen. The Satellites of Mars; Discovering and Naming the Satellites. Solar System Moons: Discovery and Mythology. Springer. 2009: 5. ISBN 3-540-68852-8, 9783540688525 请检查|isbn=值 (帮助). 
  7. Hall, A.; Observations of the Satellites of Mars , Astronomische Nachrichten, Vol. 91, No. 2161 (October 17, 1877, signed September 21, 1877) pp. 11/12–13/14
  8. Morley, T. A.; A Catalogue of Ground-Based Astrometric Observations of the Martian Satellites, 1877–1982 ,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Supplement Series (ISSN 0365-0138), Vol. 77, No. 2 (February 1989), pp. 209–226 (Table II, p. 220: first observation of Deimos on 1877-08-12.32526)
  9. Notes: The Satellites of Mars , The Observatory, Vol. 1, No. 6 (September 20, 1877), pp. 181–185
  10. The Discovery of the Satellites of Mars ,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Vol. 38, No. 4, (February 8, 1878), pp. 205–209
  11. Hall, A.; Names of the Satellites of Mars , Astronomische Nachrichten, Vol. 92, No. 2187 (March 14, 1878, signed February 7, 1878), p. 47/48
  12. Deimos – Viking 2 Orbiter. NASA NSSDC. [2009-07-12]. 
  13. Deimos - Viking 2 Orbiter. [2012-09-09]. 
  14. Busch, M. W..; et al. Arecibo Radar Observations of Phobos and Deimos. Icarus. 2007, 186 (2): 581–584. Bibcode:2007Icar..186..581B. doi:10.1016/j.icarus.2006.11.003. 
  15. 15.0 15.1 15.2 15.3 Burns, J. A., "Contradictory Clues as to the Origin of the Martian Moons," in Mars, H. H. Kieffer et al., eds., U. Arizona Press, Tucson, 1992
  16. 16.0 16.1 Cazenave, A.; Dobrovolskis, A.; Lago, B. Orbital history of the Martian satellites with inferences on their origin. Icarus. 1980, 44 (3): 730–744. Bibcode:1980Icar...44..730C. doi:10.1016/0019-1035(80)90140-2. 
  17. 17.0 17.1 Richardson, R. S., If You Were on Mars ,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Leaflets, Vol. 4, Leaflet No. 178 (December 1943), pp. 214–221
  18. Landis, G. A., "Origin of Martian Moons from Binary Asteroid Dissociation,"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nual Meeting; Boston, MA, 2001; abstract .
  19. Craddock, R. A.; (1994); The Origin of Phobos and Deimos, Abstracts of the 25th Annual Lunar and Planetary Science Conference, held in Houston, TX, 14–18 March 1994, p. 293
  20. Close Inspection for Phobos. [2012-09-09]. accumulated ejecta from asteroid impacts on the Martian surface 
  21.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USGS Astrogeology Research Program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