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化钠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碘化钠
英文名 Sodium iodide
识别
CAS号 13517-06-1((dihydrate))  ☒N
7681-82-5  ✓
PubChem 5238
ChemSpider 5048
SMILES
InChI
InChIKey FVAUCKIRQBBSSJ-REWHXWOFAL
ChEBI 33167
RTECS WB6475000
性质
化学式 NaI
摩尔质量 149.89 g·mol⁻¹
外观 白色固体
密度 3.67 g/cm³
熔点 660 °C
沸点 1304 °C
溶解性 184 g/100 ml (25 °C)
结构
配位几何 八面体
危险性
欧盟危险性符号
刺激性刺激性 Xi
警示术语 R:R36, R38, R42, R43, R61
安全术语 S:S26, S36, S37, S39
NFPA 704
0
2
0
 
闪点 不可燃
相关物质
其他阴离子 氟化钠
氯化钠
溴化钠
其他阳离子 碘化锂
碘化钾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一般条件(25 ℃,100 kPa)下。

碘化钠是一种白色晶体,实验式为NaI,用于辐射侦测、治疗碘缺乏症及作为Finkelstein反应的反应物。 无臭,味咸而微苦。有潮解性。易容于水,其水溶液呈中性。在空气和水溶液中逐渐析出碘而变黄或棕。1g溶于0.5ml水,约2ml 乙醇,1ml 甘油,溶于 丙酮。加热到64.3℃能溶于自身的结晶水中。有刺激性。

物理性质

碘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

碘化钠是一种强还原剂,可以将Fe3+、Cu2+、MnO4-卤素等还原,如:

2 FeCl3 + 2 NaI → 2 FeCl2 + 2 NaCl + I2
2 NaI + Br2 → 2 NaBr + I2

和其他碘化物一样,碘化钠可以和作用,形成I3-

NaI + I2 → NaI3

碘化钠在水中可以解离出I-,参与沉淀反应:

Ag+ + I → AgI↓
Bi3+ + 3I → BiI3

使用

NaI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g NaI / 100g 溶剂 在 25 °C)
H2O 184
液氨 162
液态二氧化硫 15
甲醇 62.5 - 83.0
甲酸 61.8
乙腈 24.9
丙酮 28.0
甲酰胺 57 - 85
乙酰胺 32.3
二甲基甲酰胺 3.7 - 6.4
[1]

碘化钠通常被用来治疗和预防碘缺乏症

碘化钠也用于聚合酵素连锁反应(PCR)。其丙酮溶液也用于Finkelstein反应(将氯代烃转化为碘代烃),机理是氯化钠不溶于丙酮而碘化钠可溶,从而促使反应进行。

R-Cl + NaI → R-I + NaCl

碘化钠结晶中添加,NaI(Tl),当受到电离辐射时,会放出光子闪烁(scintillation)),因此应用于闪烁探测器、传统的核医学地球物理学核物理学和环境测量等方面。NaI(Tl)是使用最广泛的闪烁材料,而且具有最高的光输出。碘化钠晶体通常附有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并密封于密封的装置中,因为碘化钠具潮解性。微调部分参数,如辐射硬度radiation hardness)、余辉afterglow)及透明度等,可获得不同条件的晶体生长。结晶中添加物的比率较高时,可用于高光谱品质的X光探测器。在此应用中,碘化钠可同时作为单晶体多晶体使用。

参考资料

  1. Burgess, J. "Metal Ions in Solution" (Ellis Horwood, New York, 1978) ISBN 0-85312-027-7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