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腥

出自求聞百科
塞了泰式香料去腥,準備拿去泰國鱧

去腥烹飪中常見的一類步驟,目的是讓食物中腥味降低,常用在肉類以及海鮮。常用來去腥的材料有料酒薑片

原理

腥味主要來自食材中的類物質[1]。海洋藻類會合成二甲基巰基丙酸,這個成份隨著食物鏈進入所有的海鮮,遇熱會成為二甲硫醚,濃度太高時人們會覺得是腥味[2]。魚在腐壞時脂肪會氧化,氨基酸會降解,也都會產生有腥味的物質[1]。公豬在性成熟時會為了吸引母豬而從睪丸分泌出特有的體味,如果公豬沒有閹割就會有腥味。去腥就是透過用物理和化學方法減少這些物質、或是用心理學方法讓人感受不到這些味道,其中牽涉的原理包括:

材料

薑常用來去腥。

中式料理常用來去腥的材料包括各種酒、香料檸檬。較常用的酒包括花雕酒黃酒米酒紹興酒清酒,香料則有薑片和蔥段

方法

  • 海鮮:去除腥味集中的內臟、鱗片和黏液、用鹽醃後擦乾、加入薑片一起烹煮、油炸、淋上檸檬汁。[1][3]
  • 肉類:用蔥薑醃過、用加了薑片的水燙過(血水較多的肉適合冷水下鍋)然後洗掉表面雜質、在鍋中炒或煮的前期加入酒。[4]
  • 青菜:滾水一兩分鐘,又稱為「殺青」。[3]

參考資料

  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鍾凱. 呂芮光 , 編. 这五种去腥方法有啥科学道理?. 北京青年報. 2017-11-22 [2020-04-01]. 
  2. The Science of Seaweeds | American Scientist. [2020-04-01]. 
  3. 3.0 3.1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未定義名稱為 liberty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
  4.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未定義名稱為 liberty2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