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南朝)

出自求聞百科
502年-557年
東魏、西魏與南梁對峙
京城 
• 502-552
建康
• 552-554
江陵
• 555-557
建康
國君姓氏
君主6
• 502-549
蕭衍(開國)
• 555-557
蕭方智(禪讓)
興衰
• 502年
齊和帝禪讓予蕭衍,梁建立
• 557年
梁敬帝蕭方智禪讓予陳霸先,陳霸先登基,建立南陳
前身
繼承
北齊
西魏
後梁
今屬於

(502年-557年),又稱南梁,是中國歷史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三個朝代,由南齊宗室蕭衍稱帝,改國號,都建康(今江蘇南京)。以蕭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國號為梁,因為皇帝姓,又稱蕭梁[1]。有時亦與南齊合稱齊梁[1]

歷史

中國歷史系列條目
史前
時代

史前時代 舊石器時代
中石器時代
傳說時代
三皇五帝
新石器時代
黃河文明長江文明

前21世紀–前17世紀

前17世紀–前11世紀

前11世紀

前256
西周 前11世紀–前771
東周
前770–前256
春秋 前770–前476
戰國 前475–前221
前221–前207
西楚 前206–前202

前202

220
西漢 前202–8
9–23
更始帝 23–25
東漢 25–220
三國
220–280

229–280
蜀漢
221–263

220–265

265–420
西晉 265–316
東晉
317–420
五胡十六國
304–439



420

589
420–479 北魏
386–534
479–502
502–557
後梁555–587
西魏
535–557
東魏
534–550
557–589 北周
557–581
北齊
550–577
581–619
618–907
武周 690–705
五代十國 907–979
(契丹)

916–1125

西遼
1124–1218
定難軍
881–982

西夏
1038–1227

960

1279
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1115–1234
大蒙古國 1206–1271
1271–1368
北元 1368–1388
1368–1644
南明 1644–1662
後金 1616–1636
1636–1911
中華民國
1912–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至今
相關條目
中國歷史年表

南齊末年,皇帝蕭寶卷行事荒淫,並大肆誅殺大臣,殺死尚書令蕭懿並追殺其兄弟,蕭懿的弟弟雍州刺史蕭衍因此聯合行荊州府事蕭穎胄起兵,擁立荊州刺史南康王蕭寶融為帝。蕭衍攻入京城,蕭寶卷被殺。因蕭穎胄已病逝,蕭衍成為蕭寶融勢力唯一領導人物,以太后王寶明名義加封自己為建安郡公、梁公、梁王及殺死蕭寶卷的兒子、兄弟、堂兄弟,僅蕭寶卷庶兄蕭寶義因殘疾被留作二王三恪、胞弟蕭寶夤北逃而倖免(庶弟蕭寶源雖未被殺,但也很快病死)。他雖迎蕭寶融進京,但在蕭寶融進京前即迫其禪位[2][3][4]

蕭衍本是南齊宗室,但與皇室關係疏遠,為了給自己製造登基的合法性,他不繼承齊朝皇統而是以封號自建國號梁,聲稱自己推翻蕭寶卷之舉是為齊高帝齊武帝子孫報仇,另立政權也非奪取齊高帝、齊武帝的天下。

梁武帝蕭衍於代齊即位後厲行儉約,令南梁前期國勢頗盛。然而,武帝迷信佛教,曾三次出家,令朝臣須用大量金錢為他贖身。他又大建佛寺及翻譯佛經,令佛教大盛,可是佛事太過損害經濟,令梁朝國勢開始衰弱。

其後東魏叛將侯景投降,武帝本欲借侯景之力北伐,侯景見南梁國勢衰弱,加上武帝出賣自己,遂有反叛之意,終於548年爆發侯景之亂。皇侄臨賀王蕭正德曾被過繼給武帝,卻未能被立為皇太子且回歸本宗,心懷不滿,與侯景勾結,侯景許諾擁立其為帝。侯景圍攻建康,包括皇子宗室們所統領的各地兵馬多觀望不救,蕭正德奉命抵抗時率軍倒戈。侯景攻克建康外城後,立蕭正德為帝。549年侯景攻克建康城,以武帝名義解散勤王軍隊,廢殺蕭正德,武帝亦被其囚禁餓死,這場亂事亦是梁朝滅亡的關鍵。

武帝死後,侯景立皇太子蕭綱傀儡簡文帝,把持朝政。同時,不服從侯景的南梁地方勢力彼此也互相攻伐及求援於北齊西魏。武帝第七子湘東王蕭繹攻殺武帝第一任太子蕭統子河東王蕭譽,迫使其弟岳陽王蕭詧以襄陽降西魏,受封梁王;武帝第六子邵陵王蕭綸降北齊,亦受封梁王,但因蕭繹亦與北齊結盟而失去北齊支持,遭蕭繹、侯景打擊,最終被西魏所殺;武帝幼子武陵王蕭紀據益州稱帝。其他地方勢力亦有被侯景所滅者。北齊和西魏相繼乘機奪取淮南中國西南大片土地,梁朝國力急劇衰敗,只能偏安長江以南。雙方互有勝負,但總體來說在軍事上北朝轉強,南朝逐漸轉弱。

551年,侯景迫簡文帝禪位給武帝故太子蕭統孫豫章王蕭棟,又殺簡文帝,同年又迫使蕭棟禪位,改國號為漢。552年,蕭繹滅侯景,在江陵稱帝,史稱梁元帝;指示收復建康的手下殺死蕭棟兄弟,沒有還都建康。年底,他殲滅蕭紀勢力,但期間他聯合西魏致使益州被西魏所得。

553年,北齊出兵意圖擁立武帝侄湘陰侯蕭退為帝,未果。

因梁元帝與西魏交惡,555年,西魏攻克江陵,迫使梁元帝父子投降,然後殺之,在江陵立蕭詧為帝;元帝諸子僅晉安王蕭方智倖存,大將王僧辯等在建康擁立他為梁王,以太宰承制,準備擁立為帝,卻因被北齊所敗,被迫同意北齊所請,改立蕭懿子蕭淵明為帝,蕭淵明亦應王僧辯所請,立蕭方智為皇太子。另一大將陳霸先隨即以王僧辯投降北齊、拋棄先帝之子為由襲殺王僧辯,迫使閔帝蕭淵明禪位給蕭方智,蕭方智史稱梁敬帝。陳霸先代表敬帝對北齊稱臣,後又擊敗北齊,亦掌握了朝中大權。

梁敬帝時,將皇位禪讓給陳霸先,陳霸先遂改國號為。梁朝前後共10帝,歷時55年。

後梁(西梁)及東梁

梁敬帝將皇位禪讓給陳霸先之後,梁朝仍有兩支殘餘勢力與南陳對抗,分別成為北朝東西兩個政權的傀儡,力爭正統地位。

行政區劃

君主

君主列表

南北朝·南朝·君主年號 
肖像 廟號 諡號 名諱 在世時間 在位時間 年號及使用時間 陵寢
臨湘縣懿侯
(南齊武帝蕭賾諡)
蕭順之 建陵
太祖
(武帝蕭衍追尊)
文皇帝
(武帝蕭衍追諡)
高祖 武皇帝 蕭衍 464年549年 502年549年 天監 502年519年 修陵
普通 520年526年
大通 527年528年
中大通 529年534年
大同 535年545年
中大同 546年
太清 547年549年
蕭正德
(原為臨賀王)
?-549年 548年549年 正平 548年549年
高宗
(侯景諡)
明皇帝
(侯景諡)
蕭綱 503年551年 549年551年 大寶 550年551年 莊陵
太宗
(孝元帝蕭繹追尊)
簡文皇帝
(孝元帝蕭繹追諡)
昭明太子
(武帝蕭衍諡)
蕭統 501年531年 安陵
昭明皇帝
蕭棟追諡)
高宗
(宣帝蕭詧追尊)
昭明皇帝
(宣帝蕭詧追諡)
豫章安王
(武帝蕭衍諡)
蕭歡
安皇帝
蕭棟追諡)
蕭棟
(原為豫章王,侯景篡位後降封淮陰王)
?-552年 551年 天正 551年
侯景篡位,立國曰漢
武陵貞獻王 蕭紀
(原為武陵郡王)
508年553年 552年553年 天正 552年553年
孝元帝蕭繹復國
世祖 孝元皇帝 蕭繹 508年555年 552年555年 承聖 552年
天正 553年
承聖 553年555年
閔皇帝
蕭莊追諡)
蕭淵明
(廢為建安公)
?-556年 555年 天成 555年
敬皇帝
(南陳武帝陳霸先諡)
蕭方智
(禪位於南陳武帝陳霸先,降封江陰王)
543年558年 555年557年 紹泰 555年556年
太平 556年557年
蕭莊 548年577年 557年560年 天啟 557年560年

世系圖

梁文帝
蕭順之
長沙宣武王
蕭懿
?-500
梁武帝
蕭衍
464-502-549
臨川靖惠王
蕭宏
473-526
梁閔帝
蕭淵明
?-555-556
梁昭明帝
蕭統
501-531
梁簡文帝
蕭綱
503-549-551
梁元帝
蕭繹
508-552-554
武陵王
蕭紀
508-552-553
蕭正德
?-548-549
梁安帝
蕭歡
?-541
梁宣帝
蕭詧
519-555-562
武烈世子
蕭方等
528-549
梁敬帝
蕭方智
543-555-557-558
蕭棟
?-551-552
梁明帝
蕭巋
542-562-585
河間忠烈王
蕭巖
蕭莊
548-557-560-577
梁靖帝
蕭琮
?-585-587-?
河間文憲王
蕭璿
蕭銑
583-617-621

藩王

參考

  1. 1.0 1.1 徐俊.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年11月: 146–148. ISBN 7-5622-2277-0. 
  2. 山本 2010,第98頁.
  3. 川本 2005,第152頁.
  4. 川本 2005,第153頁.

文獻

  • 川本, 芳昭, 中华の崩壊と拡大 魏晋南北朝, 中國の歷史05, 講談社, 2005-2  (日語)
  • 山本, 英史, 中国の歴史, 河出書房新社, 2010-10 (日語)
前朝
南朝齊朝
中國朝代 後朝
南朝陳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