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南朝)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557年-{{{結束年份}}}
京城建康
國君姓氏
君主5
• 557-559
武帝陳霸先(開國)
• 582-589
後主陳叔寶(亡國)
興衰
• 557年11月16日
梁敬帝蕭方智將帝位禪讓陳霸先,陳朝建立
• 589年2月10日
隋滅陳之戰後主為隋將韓擒虎俘虜,陳朝滅亡
前身
繼承
今屬於

(557年11月16日-589年2月10日),又稱陳朝南陳南朝陳,是中國歷史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由陳霸先所建立,以建康(今南京)為首都國號陳。陳朝名稱來自陳霸先即位前被封的陳公、陳王,但陳王的封號來源又有二說,一說認為來自陳王封地中排第一郡的陳留郡(見《陳書》),另一說陳霸先姓可能為聖人後裔,故梁帝封其為陳王(見胡三省《資治通鑑·陳紀一》下注)。

歷史

中國歷史系列條目
史前
時代

史前時代 舊石器時代
中石器時代
傳說時代
三皇五帝
新石器時代
黃河文明長江文明

前21世紀–前17世紀

前17世紀–前11世紀

前11世紀

前256
西周 前11世紀–前771
東周
前770–前256
春秋 前770–前476
戰國 前475–前221
前221–前207
西楚 前206–前202

前202

220
西漢 前202–8
9–23
更始帝 23–25
東漢 25–220
三國
220–280

229–280
蜀漢
221–263

220–265

265–420
西晉 265–316
東晉
317–420
五胡十六國
304–439



420

589
420–479 北魏
386–534
479–502
502–557
後梁555–587
西魏
535–557
東魏
534–550
557–589 北周
557–581
北齊
550–577
581–619
618–907
武周 690–705
五代十國 907–979
(契丹)

916–1125

西遼
1124–1218
定難軍
881–982

西夏
1038–1227

960

1279
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1115–1234
大蒙古國 1206–1271
1271–1368
北元 1368–1388
1368–1644
南明 1644–1662
後金 1616–1636
1636–1911
中華民國
1912–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至今
相關條目
中國歷史年表

南梁太平二年(557年)梁敬帝蕭方智禪位當時已為陳王的大將陳霸先,陳霸先於是稱帝建立陳朝,史稱南陳。

由於侯景之亂的緣故,南朝梁受到的破壞極其之大,百廢待興。導致陳朝建立時,已經出現南朝轉弱,北朝轉強的局面。南朝已失去不少領土,到陳朝時,雖然北朝分裂為西魏東魏(後被北周北齊取代),長江以北為北齊所佔,西南(四川)被北周所佔,只能依靠長江天險維持南北對峙的局面。

陳朝剛建立時(557年)面臨北朝的入侵,形勢十分危急。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帶領軍隊一舉擊敗敵軍,形勢有所好轉。陳霸先於559年病逝,其侄陳文帝陳蒨即位,先後消滅各地的割據勢力,並大力革除前朝蕭梁的奢侈之風,使陳朝政治稍為安定。天康元年(566年),文帝死,遺詔太子陳伯宗繼位,568年被文帝弟陳宣帝陳頊以陳霸先章太后的名義所廢。宣帝繼續實行文帝時輕徭薄賦之策,使江南經濟逐漸恢復。

陳朝在經濟文化上比較發達,除了陳後主以外的幾位君王也都算得上明主,比起南朝其他三個朝代而言政治情勢較為穩定,但在軍事上卻已難以與北方抗衡,即使北方已分裂為北周及北齊,而且北齊皇帝多為殘暴之君,北周由於宇文護專權之故,政治情勢在武帝親政之前也一直不是十分安定,但在武力上南方仍然望塵莫及。

到了陳宣帝時試圖結好北周,夾擊北齊。太建四年(572年),周陳互派使者。翌年的兩年內,陳宣帝以吳明徹為征討大都督,統兵十萬北伐攻打北齊,佔領淮、陰、泗諸城。王琳等忠於南梁的勢力和熊曇朗周迪留異陳寶應等在梁末崛起的半獨立勢力也相繼被消滅。

太建九年(577年),北周滅北齊。翌年,周陳在呂梁展開激戰,陳敗周勝,吳明徹被俘,淮南之地得而復失,江北州郡盡為北周所有,回復南北隔江對峙的被動局面。

太建十四年(582年),宣帝病死,太子陳叔寶繼位,是為後主。陳後主不問政事,荒於酒色,陳朝政治江河日下,後主亦自恃長江天險不思進取,被動固守。至於北朝,建立漢人政權隋朝隋文帝積極準備滅陳。陳朝最後被北方的隋朝南征之戰中所滅,南北統一。

文化

首都建康為重要的文化、政治、宗教中心,吸引東南亞印度的商人及僧侶前來。南朝文化在梁朝時達到巔峰,經歷了侯景之亂的文化洗劫,到陳朝時已經進入尾聲。文學方面以徐陵為文宗,有文學集《玉台新詠》傳世,其中最著名篇章《孔雀東南飛》。藝術方面以姚最的評論《續畫品錄》影響最大。[1]

制度

行政區劃

君主

君主列表

南北朝·南朝·君主年號  編輯
肖像 廟號 諡號 名諱 在世時間 在位時間 年號及使用時間 陵寢
太祖
(武帝陳霸先追尊)
景皇帝
(武帝陳霸先追諡)
陳文贊 瑞陵
長城縣昭烈公
(南梁敬帝蕭方智諡)
陳道譚
(又名談先)
始興昭烈王
(武帝陳霸先追諡)
高祖 武皇帝 陳霸先 503年559年 557年559年 永定 557年559年 萬安陵
世祖 文皇帝 陳蒨 522年566年 559年566年 天嘉 560年566年 永寧陵
天康 566年
陳伯宗
(廢為臨海王)
554年570年 566年568年 光大 567年568年
高宗 孝宣皇帝 陳頊
(又名曇頊)
530年582年 568年582年 太建 569年582年 顯寧陵
長城縣煬公
(隋文帝楊堅諡)
陳叔寶
(隋文帝楊堅追贈長城縣公)
553年604年 582年589年 至德 583年587年
禎明 587年589年

君主世系圖

過繼
陳景帝
陳文贊
始興昭烈王
陳道譚
陳武帝
陳霸先
503-557-559
陳文帝
陳蒨
522-559-566
陳孝宣帝
陳頊
530-568-582
陳廢帝
陳伯宗
554-566-568-570
陳後主
陳叔寶
553-582-589-604

藩王

參考文獻

引用

  1.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陳[永久失效連結] 於2011 年4 月1 日查閱

來源

前朝
南朝梁朝
中國朝代 後朝
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