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君主列表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這是一份印度統治者的列表。該表中列出的君主包括印度次大陸上的主要政權。

十六大國時期

迦屍

拘薩羅

釋迦族

鴦伽黑客

阿槃提

阿濕波

車底

俱盧

般遮羅

末羅

摩差

蘇羅娑

跋蹉

跋耆

犍陀羅

劍浮沙

摩揭陀

傳說中的諸國王

巨車妖連

訶黎王朝

第一個完全可信的國王是頻毗娑羅;頻毗娑羅以後諸王的世系,來自斯里蘭卡大史

  1. 頻毗娑羅(在位52年)
  2. 阿闍世(在位32年)
  3. 優陀夷(在位16年)
  4. 阿兔樓陀
  5. 文荼(阿兔樓陀與文荼合在一起在位8年)
  6. 那伽都沙迦(都沙迦,在位24年)

幼龍王朝

第一種版本
  1. 悉輸那伽(幼龍王,龍種王,在位18年,約前410年~前396年)
  2. 迦羅輸伽黑阿育王 ,在位28年,約前396年~約前360年)
  3. 黑阿育王的幾個兒子(在位22年,傳統說法是十個兒子)
  • 非常混亂的歷史;大紅蓮難陀也許沒有立刻篡位,而是繼續以黑阿育王的某個兒子為傀儡
第二種版本

難陀王朝

據《大史》,難陀王朝總共只統治了22年;大紅蓮難陀的兒子的數量,是通過《大史》將整個王朝稱為「九難陀」推出來的

孔雀王朝

在孔雀王朝時代,摩揭陀實際上變成了統治南亞大部和部分中亞的帝國。

在阿育王去世後,孔雀帝國可能馬上就分裂了;佛教、婆羅門教及其他來源的文獻關於他的繼承者的說法互相矛盾。實際可能是同時有多個國王在位,瓜分了帝國。

巽伽王朝

甘婆王朝

約在一世紀,案達羅的百乘王朝征服了摩揭陀。

笈多王朝

  1. 室利笈多
  2. 旃陀羅笈多一世(320-335年在位),室利笈多之孫
  3. 海護王(沙摩陀羅笈多,335-380年在位),旃陀羅笈多一世之子
  4. 旃陀羅笈多二世(380-413年在位),一般認為他就是超日王;海護王之子
  5. 鳩摩羅笈多一世(415-455年在位),超日王之子
  6. 塞建陀笈多(455-467年在位),鳩摩羅笈多一世之子
  7. 補羅笈多
  8. 覺護王(佛陀笈多)
  9. 幼日王(婆羅阿迭多),即:那羅僧訶笈多
  10. 毗濕奴笈多(540-550年在位)

南印度古王朝

潘地亞王朝

哲羅王朝

朱羅王朝

西北印度外來君主

印度-希臘王國

百乘王朝

伐迦陀迦王朝

補羅婆羅補羅-難提伐彈那支系
婆蹉瞿爾摩支系

印度-斯基泰王國

印度-帕提亞王國

西薩特拉普王朝

貴霜帝國

由於過去歷史學家不能解讀佉盧文,而各國的史料的內容又有矛盾,所以,過去一直都未能就貴霜王朝的各個君主整理出一個有系統的列表出來。

帕拉瓦王朝

卡達姆巴王朝

西恆伽王朝

梅特臘卡王朝

遮婁其王朝

遮婁其王朝

東遮婁其王朝

西遮婁其王朝

高達王朝

戒日王朝

又稱曷利沙王朝(Harsha Empire),坦尼沙王國(薩他泥濕伐羅國)的普西亞布蒂王朝

瞿折羅-普臘蒂哈臘王朝

  • 納加巴塔一世 750年-780年
  • 瓦特薩羅闍 780年-800年
  • 納加巴塔二世 800年-833年
  • 拉瑪哈德拉 833年-836年
  • 波荷加一世 836年-890年
  • 馬罕德拉帕拉一世 890年-910年
  • 波荷加二世 910年-913年
  • 馬希帕拉一世 913年-944年
  • 馬罕德拉帕拉二世 944年-948年
  • 德帕拉 948年-954年
  • 維納科帕拉 954年-955年
  • 馬希帕拉二世 955年-956年
  • 維賈亞帕拉二世 956年-960年
  • 羅闍帕拉 960年-1018年
  • 特羅里錢帕拉 1018年-1027年
  • 加薩帕拉 1024年-1036年

羅濕陀羅拘陀王朝

波羅王朝

帕拉瑪拉王朝

昌德拉王朝

喬漢王朝

雅達瓦王朝

卡卡提亞王朝

曷薩拉王朝

森納王朝

提婆王朝

東恆伽王朝

加賈帕提王朝

卡拉丘里王朝

薩地亞王朝

巴納王朝

阿洪姆王國

萊迪王朝

毗奢耶那伽羅王朝

桑伽馬王朝 Sangama -(1336-1485年)
國王 在位年份 備註
訶里訶羅一世 Harihara(Deva Raya) 1336年-1356年 又稱Hakka ಹಕ್ಕ
布卡一世Bukka Raya I 1336年-1356年 定都毗奢耶那伽羅
訶里訶羅二世 1377-1404年
Virupaksha Raya 1404-1405年
布卡二世 1405-1406年
Deva Raya I 1406-1422年 尼科洛·達·康提曾在此段時期探訪當地
Ramachandra Raya 1422年
Veera Vijaya 1422-1424年
Deva Raya II 1424-1446年 把帝國推向黃金時代
Mallikarjuna 1446-1465年 軟弱、腐敗的國王
Virupaksha II 1465-1485年 軟弱、腐敗的國王
Praudha Deva Raya 1485年
薩盧瓦王朝 Saluva -(1485-1505年)
國王 在位年份 備註
Saluva Narasimha Deva 1485-1491年
Thimma Bhupala 1491年 在政治動亂時期中被殺
納拉辛哈二世 1491-1505年 無實際政權
圖盧瓦王朝 Tuluva -(1503-1570年)
國王 在位年份 備註
Tuluva Narasa Nayaka 1491–1503年 攝政王
Viranarasimha 1503-1509年
Krishna Deva 1509年7月26日-1529年 期間帝國處於極盛時期
Achyuta Deva 1529-1542年
Sadasiva 1542-1570年 無實際政權
羅摩(Rama) 1542-1565年 羅摩在一次政變中監禁Achyuta Deva,另立Sadasiva為帝,
自己開始當攝政王,常干涉北方蘇丹國的事務。在攝政晚期了
他觸發北方德干高原的五個蘇丹國組成聯軍侵略帝國,最終首都
被攻佔、屠城,帝國崩解,Rama亦於戰場上死去
阿拉維杜王朝 Aravidu -(1570-1646年)
(該皇朝經常不當是帝國的統治時段,因為邁索爾等地已開始自治,只納貢予中央)
國王 在位年份 備註
蒂魯馬拉 1565-1572年 羅摩的弟弟,戰亂時攜Sadasiva逃走,在安得拉邦南部Penukonda重新
定都,嘗試恢復帝國的統治,續當攝政王至1570年
Sriranga I 1572-1586年
Venkata II 1586-1614年 再遷往最後的首都Chandragiri
Sriranga II 1614年
Ramadeva 1617-1632年
Venkata III(Peda Venkata) 1632-1642年
Sriranga III 1642-1646年

加茲尼王朝

埃米爾列表

  • 阿布·阿斯豪格·阿立普塔琴(962年-963年)
  • 阿斯豪格·本·阿立普塔琴(963年-966年)
  • 比爾考塔琴(966年-972年)
  • 庇利(972年-976年)
  • 瑙錫魯丁·索卜克塔琴(976年-997年)
  • 伊斯瑪伊爾·本·索卜克塔琴(997年)

蘇丹列表

  • 耶敏努·杜烏拉·阿布·高賽姆·馬赫穆德·本·索卜克塔琴(997年-1030年)
  • 賈勞魯·杜烏拉·阿布·阿赫默德·穆罕默德·本·馬赫穆德(1030年)
  • 夏豪布·杜烏拉·阿布·薩阿德·馬斯烏德·本·馬赫穆德(1030年-1040年)
  • 夏豪布·杜烏拉·阿布·法塔赫·馬烏杜德·本·馬斯烏德(1040年-1049年)
  • 巴豪烏·杜烏拉·阿布·哈桑·阿里·本·馬斯烏德(1049年)
  • 馬斯烏德·本·馬烏杜德(1049年)
  • 艾佐·杜烏拉·阿布·曼蘇爾·阿布杜·拉希德·本·馬赫穆德·本·索卜克塔琴(1049年-1052年)
  • 賈瑪魯·杜烏拉·阿布·法茲爾·法魯赫朝德·本·馬斯烏德·本·馬赫穆德(1052年-1159年)
  • 扎希路·杜烏拉·阿布·穆扎法爾·易卜拉欣(1059年-1198年)
  • 阿勞烏·杜烏拉·阿布·賽義德·馬斯烏德·本·易卜拉欣(1098年-1115年)
  • 蘇爾坦努·杜烏拉·阿布·法塔赫·阿爾薩朗·肖(1115年-1118年)
  • 耶敏努·杜烏拉·阿布·穆扎法爾·巴赫朗姆·肖·本·馬斯烏德(1118年-1153年)
  • 塔居烏·杜烏拉·阿布·薛喬厄·霍斯魯肖·本·巴赫朗姆·肖(1153年-1160年)
  • 薩勞居·杜烏拉·阿布·穆魯克·霍斯魯·馬立克·本·霍斯魯·肖(1160年-1186年)

古爾王朝

  • 賽伊夫丁·蘇里·本·馬立克·艾佐丁·海珊 (1148~1149)
  • 阿勞烏丁·海珊·賈杭蘇茲 (1149~1161)
  • 賽伊夫丁·穆罕默德·本·阿勞烏丁·賈杭蘇茲 (1161~1163)
  • 吉亞蘇丁·穆罕默德·本·巴豪烏丁·桑姆·本·哈桑 (1163~1202)
  • 穆厄佐丁·穆罕默德 (1202~1205)
  • 吉亞蘇丁·馬赫穆德·本·吉亞蘇丁·穆罕默德 (1205~1210)
  • 巴豪烏丁·桑姆·本·吉亞蘇丁·馬赫穆德 (1210)
  • 阿勞烏丁·奧特賽茲·本·阿勞烏丁·海珊·賈杭蘇茲 (1210~1213)
  • 阿勞烏丁·穆罕默德·本·薛喬烏丁·阿里·本·艾佐丁·海珊 (1213~1215)

德里蘇丹國

奴隸王朝(1206~1290)

  • 庫特布丁·艾伊拜克 1206~1210
  • 阿拉姆沙 1210~1211
  • 伊杜米斯沙 1211~1236
  • 洛庫一烏德丁·菲魯茲 1236
  • 納加女王 1236~1240
  • 穆儀茲丁·巴赫拉姆 1240~1242
  • 阿拉一烏德丁·歐蘇德 1242~1246   
  • 納希爾丁·馬哈茂德 1246~1266
  • 吉亞斯丁·巴勒班 1266~1287
  • 凱科巴德 1287~1290

卡爾吉王朝(1290~1320)

  • 哲拉魯丁·菲魯茲·卡爾基 1290~1296   
  • 洛庫一烏德丁·易卜拉欣 1296   
  • 阿拉丁 1296~1316   
  • 希哈布丁·歐麥爾 1316
  • 穆巴拉克 1316~1320

圖格魯克王朝(1320~1413)

  • 吉亞斯丁·圖格魯克 1320~1325
  • 穆罕默德·賓·圖格魯克 1325~1351
  • 菲魯茲·沙 1351~1388
  • 吉亞斯丁二世 1388~1389
  • 艾布·伯克爾 1389~1390
  • 納希爾丁,穆罕默德 1390~1394
  • 阿拉丁 1394
  • 納希爾丁,馬哈茂德·沙 1394—1413

賽義德王朝(1414~1451)

  • 吉茲爾汗·賽義德 1414~1421
  • 穆儀茲丁·穆巴拉克 1421~1434
  • 法里德汗·穆罕默德·沙 1434~1445
  • 阿拉丁·阿拉姆·沙 1445~1451

洛迪王朝(1451~1526)

  • 巴魯爾·羅第 1451~1489
  • 希坎達爾·羅第 1489~1517
  • 易卜拉欣·羅第1517~1526

巴赫曼尼蘇丹國

比賈布爾蘇丹國

艾哈邁德訥格爾蘇丹國

貝拉爾蘇丹國

比德爾蘇丹國

戈爾康達蘇丹國

馬爾瓦蘇丹國

莫臥兒帝國

  • 六大皇帝:
    • 巴卑爾 (Bâbur,1526年-1530年)
    • 胡馬雍 (Humâyûn,1530年-1539年,1555年-1556年)
    • 阿克巴 (Akbar,1556年-1605年)
    • 賈漢吉爾,或譯查罕傑 (Jahângîr,1605年-1627年)
    • 沙賈汗 (Shâh Jahân,1628年-1658年)
    • 奧朗則布 (Aurangzeb,1658年-1707年)

孟加拉納瓦卜

阿瓦德納瓦卜

海得拉巴尼薩姆

蘇爾王朝

美華爾王朝

邁索爾王國

特拉凡哥爾王國

柯欽王國

馬拉塔帝國

  • 希瓦吉 1674–1680
  • 桑巴吉 1681–1689
  • 羅闍羅姆 1689–1700
  • 希瓦吉三世 1700–1712
  • 桑巴吉二世 1712–1760
  • 塔拉白 1700–1707
  • 沙胡一世 1707–1749
  • 羅姆羅闍二世 1749–1777
  • 沙胡二世 1777–1810
  • 普拉塔普·辛格 1810–1818

錫克帝國

  • 班達·辛格·巴哈杜爾 1708年-1715年
  • 馬哈·辛格 1780年?-1790年
  • 蘭季德·辛格 1790年-1839年
  • 卡拉克·辛格 1839年6月-1839年10月
  • 拿奧·尼哈爾·辛格 1839年10月-1840年11月
  • 舍·辛格 1841年1月-1843年9月
  • 達禮浦·辛格 1843年9月–1849年3月

印度皇帝

印度皇帝 印度皇帝在位時間 印度皇帝配偶
巴哈杜爾沙二世[1]
1857年5月 — 1857年9月 阿什拉夫·瑪哈爾、阿赫塔爾·瑪哈爾、齊娜特·瑪哈爾、泰姬·瑪哈爾
女王-女皇維多利亞
1876年5月1日 — 1901年1月22日 [2]
國王-皇帝愛德華七世
1901年1月22日 — 1910年5月6日 王后-皇后亞歷山德拉
國王-皇帝喬治五世
1910年5月6日 — 1936年1月20日 王后-皇后瑪麗
國王-皇帝愛德華八世
1936年1月20日 — 1936年12月11日 [3]
國王-皇帝喬治六世
1936年12月11日 — 1947年8月15日[4](實質廢止)/ 1948年6月22日[5](名義廢止) 王后-皇后伊莉莎白

參見

注釋

  1. 印度莫臥兒帝國末代君主巴哈杜爾沙二世在1857年5月到9月被印度民族起義中揭竿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印度士兵宣稱為印度巴底沙(波斯語:پادشاهي هند,拉丁化:Pādishāh-i Hind),相當於印度皇帝
  2. 維多利亞女王擔任印度女皇之前已喪偶,喪偶以後再未婚配。
  3. 愛德華八世擔任英國國王兼印度皇帝期間未婚。
  4. 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巴基斯坦印度先後脫離英屬印度獨立(即印巴分治),英屬印度終結。巴基斯坦印度獨立之初是與英國結為共主邦聯的自治領,此時英國君主以「巴基斯坦君主」(只能是「巴基斯坦國王」或「巴基斯坦女王」)名義統治巴基斯坦,並由巴基斯坦總督代表,直到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成立為止;以「印度君主」(只能是「印度國王」或「印度女王」)名義統治印度,並由印度總督代表,直到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止。因此1947年8月15日起「印度皇帝」頭銜只是英國君主單方面宣稱的虛位頭銜而已,並非是主權獨立的印度國家元首頭銜。
  5. 1948年6月22日英王喬治六世正式放棄「印度皇帝」頭銜,「印度皇帝」頭銜最終被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