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蓝神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伽蓝菩萨(关羽),摄于澎湖县西屿乡大池西林寺

jia蓝神,又称为伽蓝菩萨,是佛寺伽蓝)的守护神,相当于道教的“境主神”,也是佛教护法。专责保卫寺院辖区,以及四众弟子。

佛陀时代之伽蓝神

伽蓝菩萨系原本指记载于《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的十八位护法伽蓝圣众:“护僧伽蓝神斯有十八人各各有别名。一名美音。二名梵音。三名天鼓。四名巧妙。五名叹美。六名广妙。七名雷音。八名狮音。九名妙美。十名梵响。十一名人音。十二名佛奴。十三名叹德。十四名广目。十五名妙眼。十六名彻听。十七名彻视。十八名遍观”等十八名护法天神

后来祗园精舍的三位功臣──拘萨罗国国王波斯匿王(梵名:Prasenajit,巴利名:Pasenadi)、祗陀太子,及给孤独长者(Anathapindik,又名Sudatta〔须达多〕,意为“善授”)因为捐赠“祗树给孤独园”给释迦牟尼佛,于是也被列入伽蓝圣众之列,使伽蓝圣众增至二十一位。

中国佛教供奉传统

中国时,禅宗道场已有供奉伽蓝菩萨的风俗。《释氏要览》云:“寺院既有十八神护,居住之者,亦宜自励,不得怠惰为非,恐招现报耳。”又云:“一切皆有无数眷属,即是分任守护也。”时至今日,佛教道场每日的早晚课诵中,都会诵《伽蓝赞》:“伽蓝主者,合威灵,钦承敕共输诚;拥护法王城,为翰为屏,梵刹永安宁。”以感恩伽蓝菩萨护法的功德。也有人会把伽蓝菩萨印在佛教书籍的末页,以此希望得到护法的护持。

然而,今天的中国佛教道场大都会将伽蓝菩萨塑造成关羽的造型,而非原本的二十一位伽蓝圣众。

关羽为伽蓝神

佛经并没有以关羽为伽蓝菩萨的记载,隋代以前,本来也无这种习俗。其由来,传说跟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有关。

传说智者大师荆州玉泉山寻觅建寺地点,晚上在山中入定时,关羽显现,愿助智者大师建寺。寺成之后,关羽又依止智者大师皈依受戒,成为佛弟子,并发愿作为佛教的护法。从此天台宗的寺院开始供奉关羽。

然而,以关羽一人取代原来的二十一位伽蓝菩萨,似非智者大师的本意。查《智者大师别传》卷四对此事的记载:“其夕云开月朗,见二人,并诸部从,威严如王,长者美而丰厚,少者冠帽而秀发,来前致敬!师问何来?曰予乃蜀前将军关羽,指少者曰:吾子也。末纷乱,九州瓜裂,曹操不仁,孙权自保,予义臣蜀汉,期复帝室,时事相违,有志不遂,死有余烈。”“师即秉炉,授以五戒。”这些记载,都没提到智者大师要以关羽一人代替原来的二十一位伽蓝圣众。

不过,自天台宗寺院开了供奉关羽的先例后,各宗寺院争相效法,渐渐地,关羽被捧成伽蓝菩萨,跟韦驮菩萨并称,成为中国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在彩绘或塑造的《全堂佛像》可看到站立在韦驮菩萨像右边的关羽像),在佛道融合的庙宇中若设有三宝殿或观音殿,普遍殿前安有一左一右立姿的韦驮与关羽像。

后来更有把关羽的祭典日──农历五月十三日或者六月廿四日──当成伽蓝菩萨的圣诞。有部分佛寺还专门为此举行佛事以示纪念。更有甚者,少数佛寺还为关羽建了“关帝殿”(或称“伏魔殿”)。

跟一般其他宗教崇拜关羽的造法不同的地方是,作为伽蓝神的关羽必为立姿(独殿供奉则采坐姿),且习惯上造像上会多了一条绶带,无风自飘地绕着神像;但是绶带也并非必然,例如中台禅寺的关公塑像即无绶带。

其他伽蓝神

汉地佛寺以关羽为伽蓝神,系一种佛教融合中国文化的现象,由汉族神祇守护佛寺,可见民间文化输往佛教、或是佛教欲接引(或谓拉拢[1])民间信仰之情形[2]。佛教寺院尚有其他的伽蓝神[3]

参照

外部链接

  1. 關公信仰初探. www.chinesetheology.com. [2020-07-13]. 
  2. 关公与伽蓝殿. 新华网. [2021-11-11]. 
  3. 国家图书馆:日本禪宗寺院之宋明伽藍神-二階堂善弘. [2017-02-11]. 
  4. 《海絲紀行》之寧波篇:東渡佛法 通商南洋. [2020-07-13]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