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神通梵语Abhijñā旁遮普语Abhiññā),又译为神力、通力、通,为佛教术语,即“三明六通”中的通,指因禅定力而得到超越凡人的神秘力量,也有可能只是普通的幻术而已。这个名词出现在多部佛经中,例如《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楞严经》。

佛教神通

在佛经分类,主要涵盖有六种:

参见:瞬间移动
  • 神足通(iddhi-vidhā):又称“如意通”或“神境通”,指的是能在六尘境界中变现自在、飞行自在、转变自在的神通,能随心游历极远处,或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不受时空限制。
参见:顺风耳
  • 天耳通(dibba-sota):能听极远方音声,包括言语等;或能跨过障碍物听到声音(例如:密室对谈)。
参见:千里眼
  • 天眼通(dibba-cakkhu):能见极远方事物,或能透视障碍物(例如:墙)或身体;不受光源明暗以及距离、时间影响。可看透一切事物的实相,其中层次分为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层次与高度的不同则所见不同。
参见:心灵感应
  • 他心通(ceto-pariya-ñāṇa):能知众生心念造作。
参见:预知、​转世前世回溯
  • 宿命通(pubbe-nivāsanussati):能知众生的过去宿,知道现时或未来受报的来由。
  • 漏尽通(āsavakkhaya):指的是断惑究竟后所得之神通。“漏”即烦恼;能破除执著烦恼,脱离轮回,意指修行证阿罗汉果。

六道众生如天、人、鬼神等,有的因世间禅定(修得)或者与生俱有(报得),可以拥有前五种神通中的一样或多样,然而能力亦有浅深小大之别;天魔也具有五种神通,得以变现种种奇境。

唯独漏尽通必须依仗佛的智慧(般若)方才能得到,唯有依经教原理修内观而破除烦恼者方能证得。

楞严经》中提到在修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种种奇境,或许是随禅定功夫(定功)深入而渐得的神通,但若执著求神通或欢喜于得神通,则容易受魔引诱而入魔道。

中国文化中的类似记载

现代研究中的超感官知觉能力在台湾称作等超能力,在大陆、香港多称作特异功能,与神通的描述十分相似。

古文化中的类似记载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也有类似神通的叙述: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 ( 神足通 ),视听八达之外 ( 天眼通天耳通 ),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1][2]

参考

  1. Peru; Peru. Ministerio de Gobierno y Policía. Anuario de la legislación peruana. 1928 (西班牙语).  |issue=被忽略 (帮助);
  2. de Gamboa, C.L. Perú: demarcación territorial. Perú: demarcación territorial. Fondo Editorial del Congreso del Perú. 2000. ISBN 978-9972-755-36-1 (加利西亚语).  |issue=被忽略 (帮助);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