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般守意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
译者安世高
类型佛教经典
发行信息
中译本出版日期东汉

《安般守意经》东汉安世高所译之坐禅佛典,收于《大正藏》经集部,论述以观察呼吸作为修习禅定的方法。此安那般那念不净观合称二甘露门,为后汉到东晋时期所流行的禅法[1]康僧会、支愍度、谢敷、支遁释道安等人都曾为之作注,但已佚失,现仅存留康僧会、谢敷、道安为该经作注时写的序文[2]

现今所见的《大安般守意经》已非原译本,而是译文与注释夹杂的扩充本[3]。1999年在日本大阪府·天野山发现了金刚寺版《安般守意经》似比《大安般守意经》更近原译本,其内容和《修行道地经·数息品》、《阴持入经》有密切关系[4]巴利三藏中部收有《入出息念经》(Anapanasati Sutta),与本经同为解说安那般那念的禅经。

概述

安般,为数息观的异译,经文谓:“安名为入息,般名为出息”,故此经所论,首在透过控制数出入息以达‘守意’的目的。

基本观念

  • 入息:吸气到呼气之间的短暂休息的身心状态。
  • 出息:呼气到吸气之间的短暂休息的身心状态。

重要观念

  • 守意:扫除各种思想障碍以使内心不乱。
  • 六事:“守意”的法门,分别为:数息、相随、止、观、还、净。又称为六妙门,达至涅槃之法。
  • 数息:反复地从一至十数呼吸。
  • 相随:顺随呼吸出入,注意力集中在呼吸运行之上。
  • 止:注意力转向止于不动的鼻头,使人不受一切外物的干扰。
  • 观:观五阴而悟“非常、苦、空、无我”。
  • 还:弃身七恶、还五阴,以断除人生的贪与爱。
    • 七恶:杀、盗、淫、妄言、两舌(搬弄是非)、恶口(新译粗恶语,以口伤人)、绮语(淫意不正之言词)。
  • 净:即无为(安世高以格义法译涅槃无为),无欲无想,不受五阴之境。
  • 十六特胜:数息观中最为殊胜之十六种观法,对六妙门的详细解说。

影响

说明“坐禅数息”的主张,中国禅学史上最早提到“坐禅”的经典。南宗禅兴起前,坐禅为修禅的不二法门。

参考文献

  1. 释空理. “安那般那”初探. [2016-09-05]. 
  2. 大安般守意经解题. [2016-09-05]. 
  3. 释如圣. 试探《大安般守意经》中之安般守意 (PDF). [2016-09-05]. 
  4. 释果晖.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における “本文”と“注”の解明 (PDF). [永久失效链接]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