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都会大学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香港都会大学
Hong Kong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File:Logo of Hong Kong Metropolitan University.svg
老校名香港公开进修学院
香港公开大学
校训公诚毅朴,开明进取
Disce, Progredere, Crea拉丁文
创办时间香港(英占)
1989年5月成立:香港公开进修学院
1997年5月30日正名:香港公开大学
 中国香港
2021年9月1日易名:香港都会大学
学校类型法定公立大学[1][2][3]、教学研究型大学、现代化综合型大学[4]
校监回归前:香港总督
回归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现任:林郑月娥)[5]
校董会主席黄奕鉴先生
校长林群声教授
副校长关清平教授 学术副校长
吕汝汉教授 副校长(资源及发展)
郭予光教授 副校长(学生事务及支援)
教师人数943人
学生人数19,583人(2019年)
本科生人数17,745人
研究生人数1,838人
校址 中国香港九龙何文田[6]
校区本部校园(何文田)
正校园(牧爱街30号)
赛马会校园 (忠孝街81号)
赛马会健康护理学院常盛街1号)
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
葵兴校园(葵兴九龙贸易中心
荔景校园(葵涌荔景山路201-203号)
总面积7.76公顷
代表色

蓝色及青绿色
隶属粤港澳高校联盟
大学联合招生办法
网站www.hkmu.edu.hk
香港都会大学
繁体字 香港都會大學
简化字 香港都会大学

香港都会大学(英语:Hong Kong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缩写HKMU),简称都大,是一所位于香港九龙何文田的法定大学,本部由七所学院组成,分别为人文社会科学院、李兆基商业管理学院、教育及语文学院、科技学院、护理及健康学院,提供遥距课程的公开进修学院,以及提供专业进修及副学士课程的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

香港都会大学是香港第三所颁授学士及以上学位的大学,目前有颁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学术资格,皆获国家教育部、香港特区政府及英联邦大学协会认可。其中都会大学修读获认可主修语文的学位课程的学生,可通过香港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的语文专业发展奖励津贴计划获得资助。

都大是香港九所公立大学之一,并在2007年起参与大学联合招生办法(JUPAS)收生。现时,有超过一万名学生正于香港都会大学修读全日制学位课程[7],占全港大学学士学位学生人数约六分之一。现任校长为林群声教授。

2017年香港最佳大学民意排名,香港都会大学排名第8[8]。2020年都大创意写作课程在中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排名第11位[9]。2021年根据环球高校网uniRank,都大世界排名第797,于香港排名第7。[10]

发展沿革

香港都会大学再前身为香港公开进修学院Open Learning Institute of Hong Kong),于1989年由港英当局成立。1997年5月经香港总督会同行政局同意,立法局三读通过,正式升格为香港公开大学,正名标志着外界对该校在学术上的成就及贡献的认同[11]

筹备建立

香港公开进修学院时期的校徽

港英当局于1980年代初探讨在香港提供公开教育的可行性研究[12],经教育统筹委员会研究后[13],时任香港总督卫奕信在1987年10月发表的《施政报告》中落实筹办香港公开进修学院[14],于1988年成立香港公开进修学院筹备委员会[15]。1989年5月,香港公开进修学院正式成立,并根据于同年刊宪的《香港公开进修学院条例》授予颁授大学学位的法定资格[16],于同年7月进行首次招生,成为香港第一所以遥距教学模式的高等院校,学院采用灵活的学分制度,让学生分期累积学分,以至取得学位。

早期发展

1992年8月,香港政府公布接纳香港公开进修学院毕业生,申请以大学学位学历为入职条件的政府职位。1992年11月,香港公开进修学院开办的17个学位课程通过香港学术评审局的学术评审。1993年11月,香港公开进修学院举行首届毕业礼。

正名大学

香港公开大学时期的校徽

1995年6月,学院通过香港学术评审局的评审,并获评审小组建议在1996年6月后授予自行评审资格。1996年10月,香港政府授予香港公开进修学院自行评审资格,确认学院具有自行管理和保证课程质素的能力。1997年2月,香港行政局原则上同意香港公开进修学院正名为大学。1997年5月,香港立法局三读通过,香港公开进修学院正名为香港公开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成为香港第七所法定大学[17]。新校徽内的中文校名由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18]

持续发展

1998年10月,香港公开大学学生获香港政府纳入免入息审查贷款计划。1999年6月,香港公开大学获国际远距离教育联会颁发“1999年度优异机构大奖”[19]。1999年10月,香港政府宣布向公开大学一次过拨款5,000万港元,设立分区学习中心[20],并接受公开大学申请香港研究资助局补助金。2000年6月,香港公开大学电子图书馆计划获颁发“斯德哥尔摩科技挑战奖”。

2000年10月,香港公开大学为答谢李嘉诚基金会捐款4,000万港元,支持设立港岛教学中心,“香港公开大学持续及社区教育中心”正式命名为“香港公开大学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21]

开办全日制课程

2001年9月,香港公开大学首次开办全日制副学士课程。2003年5月,都会大学推出首个全日制衔接学士学位课程。2004年5月,都会大学与职业训练局合作推出衔接学位课程。

2005年5月,公开大学与医院首次合办护士培训课程;与国泰航空合办机舱服务专业文凭课程。10月,都会大学与香港警务处合作教授“学警基础训练课程”。

2006年9月,公开大学正式加入大学联合招生办法,为首间提供非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课程的大专院校。[22]同年,都会大学与香港浸信会医院合作办学。

2007年6月,公开大学成立普通话教育及测试中心。8月,与仁安医院签订合作备忘录,携手开办全日制护理学荣誉学士学位(普通科)课程;香港都会大学免费开放教材,为香港市民提供自助进修机会。9月,李兆基博士因捐赠5,000万元,支持设立大学发展基金,校董会一致同意将商业管理学院命名为“李兆基商业管理学院”以作鸣谢。12月,都会大学首次获政府纳入配对补助金计划,经配对后共筹得一亿六千万港元。

2008年5月,公开大学与制衣业训练局首度合作开办服饰业衔接学位课程[23]

2008年6月,公开大学的全日制护理学荣誉学士课程通过香港护士管理局的专业资格评审[24]

成立研究所

2014年, 香港公开大学在研究资助局统筹下,供本港的自资院校竞逐申请的研究基金中获得资助款项达一千八百万元,用以成立“创新科技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数码文化与人文学科研究所”和“田家炳中华文化中心”等研究所[25]

检讨大学名称

2019年6月,香港公开大学设立“检讨大学名称工作小组”,讨论大学更名的事宜,避免大学被公众认为仍只提供遥距教育及成人教育课程的刻板印象,就大学的定位及修改命名的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已经发邮件征求校友意见,以便将改名之事提上日程[26]

2020年12月11日,香港公开大学举办网上记者会,公布大学将易名为香港都会大学Hong Kong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由于香港公开大学属于法定大学,因此需要修订香港法例第1145章《香港公开大学条例》配合更改校名,并将大学条例的修订草案提交给香港立法会审议,在立法会通过及刊载于政府宪报后方能完成更名的程序,这个过程估计需时数个月至一年。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于2021年3月5日召开会议讨论后,委员会同意在上半年将大学更改校名的条例修订草案提交立法会大会审议,以配合大学在9月开始的新学年。

2021年7月14日,立法会三读通过《2021年香港公开大学(修订)条例草案》[27]

2021年9月1日,香港法例第1145章《香港都会大学条例》生效,学校正式启用香港都会大学(Hong Kong Metropolitan University)为法定名称。

对外合作

管理课程合作项目

香港都会大学与内地多个大学合作开办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旨在培养多元复合型领导人才,合作的大学有暨南大学汕头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8]

学生实习与交流

本校各个学院及学生事务处每年为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不同类型的学生交流及实习计划,学生亦可参加由政府或其他的专业团体所举办的国际交流活动。参与计划的地区包括中国大陆、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土耳其、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等。其中不乏北京大学台湾大学巴黎第二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有利建筑(新加坡)有限公司、谷歌等知名企业。[29]

香港都会大学(肇庆)

学术泛论

全日制课程

全日制课程是香港都会大学从2001年起主力发展的课程[30]。不同于遥距课程所采取的开放入学模式,全日制课程的申请人需具备指定学历资格方能入学。全日制学位课程的入学申请人须要具备香港高级程度会考香港中学文凭或同等程度的学历资格,并须达到入读高等课程的标准,部分课程更设有入学试及面试。从2007年起部分全日制学位课程已加入大学联合招生办法(JUPAS)。全日制课程的授课模式和其他大学的全日制课程相似,以演讲课堂(Lecture)和导修课堂(Tutorial)作为学习方式,部分课程更包括实验和实习。

兼读制课程

兼读制课程是香港都会大学由创办至今一直开办的课程。大学会向报读遥距课程的学生派发自学教材,部分课程更包括互动电脑光碟、视像光碟和电脑软件等教学媒体[31]。大学的导师会在平日晚上或周末定期举行导修课。遥距课程容许学生自行决定是否出席导修课,但部分遥距课程规定学生必须出席特定的课堂或实验课。此外,大学会安排导师在指定的时间通过电话电邮或使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指引及协助。导师也会就学生完成的作业给予评语,从而促进学习。

虽然大部分兼读制课程采取开放入学模式,没有入学学历限制,也不设修读年限,但学生必须在修读课程期间完成指定作业,并在期终考试取得合格成绩,才能获得该科目的学分。此外,每一个遥距课程,包括文凭和学位课程,都设有修读规则,学生必须遵循修读规则,累积指定科目的学分,才能申请该课程的学历证书。

全日制及兼读制课程的学生须要在指定修学期内完成指定课业,在所修读课程的各科考试均取得合格成绩,并达到指定出席率方能毕业,部分课程的毕业资格更会参考学生的实习表现。

大学排名

2017年香港最佳大学民意排名,香港都会大学排名第8,较之前提升明显[8],香港都会大学的创意写作课程也在中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排名第11位。 2021年根据环球高校网uniRank,香港都会大学于世界排名第797,于香港排名第7,内地第15-20。

组织架构

《香港都会大学条例》(香港法例 第1145章)规定大学校监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或行政长官所委任的一名人士(1997年6月30日前为香港总督[32]

  • 校监:林郑月娥女士
  • 副校监:李业广博士
  • 校董会主席:黄奕鉴先生
  • 校董会副主席:黄天祥先生
  • 司库:尹锦滔先生
  • 校长:林群声教授
  • 副校长(学术):关清平教授
  • 副校长(资源及发展):吕汝汉教授
  • 副校长(学生事务及支援):郭予光教授
  • 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邝志良教授
  • 李兆基商业管理学院院长:区启明教授
  • 教育及语文学院院长:李慧心教授
  • 护理及健康学院院长:锺慧仪教授
  • 科技学院院长:王富利教授
  • 公开进修学院院长:李锦昌博士
  • 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院长:曾德源博士

教学及研究单位

大学的学术部门由下列学院组成:

大学设立大学研究中心(URC),其主要工作为监察大学的研究活动、支援大学教职员进行之研究,以及统筹发展项目。大学所设立的研究所包括:

  • 创新科技与持续发展研究所[40]
  • 公共及社会政策研究中心[41]
  • 开放及创新教育研究所[42]
  • 双语教学研究所[43]
  • 国际商业及管治研究所[44]
  • 数码文化与人文学科研究所[45]
  • 田家炳中华文化中心[46]

历任校长

肖像 校长 上任 卸任 备注
1 司文同
教授
1989年
1991年
英国社会学家,前英国公开大学副校长
2 邓立真
教授
1991年
1995年
马来西亚拿督,教育家
3 谭尚渭
教授
1995年
2003年
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
4 梁智仁
教授
2003年
12月1日
2014年
3月31日
香港学术评审局主席
5 黄玉山
教授
2014年
4月1日
2021年
3月31日
香港科技大学行政副校长、时任全国人大代表、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团副团长、消费者委员会 (香港)主席
6 林群声
教授
2021年
4月1日
2025年
3月31日
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学生事务)

校园建设

香港都会大学第二期校舍(郭得胜楼),面向佛光街
香港都会大学护理及健康学院
香港都会大学正校园和赛马会护理及健康学院
香港都会大学高座校舍(郑裕彤楼),面向佛光街
佛光街的大学主校园
香港都会大学正校园大楼的正门及萧曾凤群广场
香港都会大学低座校舍,面向牧爱街
香港都会大学(赛马会校园 - 银禧学院)
香港都会大学(赛马会校园 - 银禧学院)广场
香港都会大学民主墙

大学最早期的校舍位于铜锣湾兴利中心(现已重建为希慎广场[47],其后迁入位于旺角工业贸易署大楼(现为弥敦道700号)的原香港城市理工学院(现香港城市大学)临时校舍。为准备在何文田乐道中学(1989年已迁入沙田美林邨)旧址拆卸重建而成的永久校舍开幕,学院迁入位于何文田公主道的原海星小学校舍作为过渡性安排。

1996年4月,位于何文田的永久校舍启用,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校园环境。

2000年7月,大学获香港赛马会资助的多媒体实验室开幕。

2000年10月,位于上环信德中心的的港岛教学中心开幕。为答谢李嘉诚基金会捐款4,000万元支持设立港岛教学中心,“持续及社区教育中心”正式命名为“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

2005年4月,大学租用了毗邻何文田永久校舍的何文田广场一楼全层作教学中心。[48]

2005年5月,第二期校舍发展计划展开,该计划是在何文田校舍的停车场,兴建一座楼高12层的教学大楼。整项建筑工程开支约为1亿7,000万元,获得各界人士捐助,包括郭得胜基金、田家炳基金、黄炳礼博士、杨雪姬、何鸿燊博士、蒋震工业慈善基金、郑裕彤博士、李钜能及各校友等[49]。第二期校舍发展计划获立法会财务委员会通过借出1亿2,000万元免息贷款。郭得胜基金因捐款4,000万元,支持大学兴建第二期校舍,为答谢郭得胜基金的支持,大学将新建大楼命名为“郭得胜楼”。2006年8月,大学何文田第二期校舍举行动土仪式。2008年1月22日,郑裕彤博士因捐赠3,500万元,支持兴建第二期校舍,校董会一致同意将何文田校舍高座命名为“郑裕彤楼”以作鸣谢[50]

2008年5月,临床护理教学中心落成启用,该教学中心为结合普通科、精神科及中医药护理模拟的教学中心[51]

2008年9月,大学第二期校舍启用。

2010年9月,萧志成先生捐款1,000万元,并得到母亲萧曾凤群女士及太太的大力支持。大学为答谢萧志成先生及其家人,将何文田校舍正门庭院(中国银行(香港)公开大学分行前)命名为“萧曾凤群广场”。

2010年12月,大学获教育局批出何文田忠孝街土地兴建新校舍,预算工程开支约7亿2,000万元。2011年1月,忠孝街校舍发展计划获立法会财委会批出免息贷款3亿1,700万元。2012年2月,大学为答谢香港赛马会捐款1亿9,000万元支持兴建新校舍,新校园和设施获命名为“赛马会校园”和“赛马会综艺厅”。2012年2月28日,公大举行动土仪式[52]

2012年8月,大学出售位于上环信德中心商场的港岛教学中心单位,并在葵涌购置新教学中心。2013年9月,葵兴教学中心启用,“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迁至位于九龙贸易中心第2座的葵兴教学中心。[53]

2014年2月,大学赛马会校园银禧学院正式启用[54]

2014年8月,大学获得城市规划委员会批准,把何文田常盛街已空置达11年的前香港房屋委员会展览中心土地,改划为政府机构或公共设施用途,以便用于兴建新教学大楼[55][56]规划署认为该发展不会对邻近地区的交通及景观带来不良影响,而教育局也支持大学的扩建计划,因此该申请获得城规会通过[57]

2017年2月,大学公布将于何文田校舍对面,位于常盛街的前香港房屋委员会展览中心地皮,兴建一所护理及健康教学综合大楼,以回应社会未来因人口老化而对专业健康护理人才需求的增加及种种挑战。大楼的建筑工程被批予承建商华营建筑[58],预算耗资8亿5千万港元,其中4亿港元获政府批出免息贷款,而香港赛马会亦出资捐助兴建。

校园及设施

都大校园地图
赛马会校园演讲厅
都大校园模型

本部校园

大学本部校园位于九龙何文田。由正校校园(Main Campus, MC)赛马会校园(Jockey Club Campus, JCC)赛马会健康护理学院(Jockey Club Institute of Healthcare, IOH)所组成。占地约7.76公顷

正校校园位于何文田牧爱街30号,邻近圣公会蔡功谱中学足球总会会所医疗辅助队总部。校园由A、B、C三座大楼组成。占地3.4公顷。

  • A座 郑裕彤楼:第一期校舍高座 ,面向佛光街
  • B座:第一期校舍低座,面向牧爱街
  • C座 郭得胜楼:第二期校舍 ,面向佛光街

正校校园备有图书馆、演讲厅、导修课室、自修室、休息室、餐厅咖啡厅银行、咨询中心、教材派发中心、邮件室、茶水间、多用途礼堂更衣室语言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电脑实验室、科技实验室、环境学实验室、临床护理实验室、影音制作室、音乐室乐队室、辅导室及停车场等,亦有专为残疾人士而设的辅学设施。

赛马会校园位于何文田忠孝街81号,邻近御龙居和红磡分区警署,占地2.5公顷。[59]建有楼高十二层的银禧学院,分为D座和E座,由正校校园步行约数分钟即可到达[60]

赛马会校园除设有演讲厅、课室、图书馆和电脑实验室等教学场所外,大楼还设有学习共用空间、多用途礼堂、综艺厅、文化创意工作室及实验室、检测认证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以及临床护理教学中心等设施。

  • F座 赛马会健康护理学院(Jockey Club Institute of Healthcare, IOH):第三期校舍 ,面向常盛街及佛光街

赛马会健康护理学院大楼于2020年11月上旬启用,于2021年1月8日正式开幕,校园占地1.86公顷的新大楼的落成将有助回应社会未来因人口老化而对专业健康护理人才需求的增加及种种挑战。与此同时,大学亦计划开办更多新课程,包括“精神健康及心理学荣誉社会科学学士”及“营养及营养学荣誉理学士”,以配合社会对健康护理人才的需求。崭新的教学设施包括心理学实验室及特殊教育服务及培训中心,将有机会成为资源中心,为有特别健康护理需要的公众人士提供评估及支援服务[61]

葵兴校园(KHC)

2012年8月,大学以7.7亿元购入九龙贸易中心第2座8至12楼,每层面积约25,000平方呎,总面积约124,300平方呎。

葵兴教学中心位于新界葵涌葵昌路51-53号九龙贸易中心第2座8至11楼[62]。葵兴教学中心于2013年9月启用,而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也由上环信德中心商场迁入本教学中心。葵兴教学中心除了设有课室、演讲厅、电脑室、自修室、小组讨论室和学习资源中心外,还设有赛马会STEAM教育实验室、和室和模拟教室,包括模拟机舱智能酒店病房、幼稚园及犯罪现场鉴证室等教学设施[63]

荔景校园(OCC)

位于新界葵涌荔景山路201-203号的荔景校园(制衣业训练局荔景训练中心大楼)地下至四楼,在2010年1月启用[64]。中心占地约3,000平方米,设有11个导修课室、3个电脑实验室、学习资源中心、数间应用教学室、自修室及基本学生设施。

深圳办事处

  • 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深圳市,主要负责大学在中国内地举办的课程,以及处理中国内地学生入读大学的申请[65]

大学电视节目

自1989年创校以来,大学以普及专上教育及推广终身学习为宗旨,向公众电视台购买时段播放教育节目。节目内容包括文科、理科、社会科学、商 管、教育、资讯科技、儿童成长和心理等,也有适合普罗大众收看的中国文化及历史节目,分别由本校自行制作,或购自英国公开大学和中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等等[66]

2015年10月,无线电视与大学再度合作,于明珠台播放新一辑《进修新天地》,并于10月4日(星期日)首播,及后逢周日早上九时至下午一时播映。节目集结不同领域的教育资讯,透过电视广播,与全香港共享知识,共拓进修新天地[67],该节目已更名为《知识新天地》。

学生组织

学生团体

香港都会大学一向鼓励同学组织学生团体及举办学生活动,并透过大学的学生事务委员会及学生事务组为这些学生团体提供所需的支援和协助。学生在计划及参与各类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增进知识及提高组织技巧。现时共有近50个学生团体[68]及多个校友会获大学认可成立及接受资助,为同学筹办不同类型的活动,如各类运动竞赛、学术研讨、讲座、户外活动及管理演习比赛等。

自学生会于2008年重新成立后,现时学生事务委员会转型成为校方代表与学生会主要成员联合议事的平台,主理学生组织的宪政与财政事务。

学生会

在学生会届期期间,任何注册修读香港都会大学学分课程的学生均于有关届期期间享有会籍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学生会的宗旨在于作为学生及香港都会大学和其他团体的沟通桥梁、在同学之间树立校风、改善学生福利、为学生提供更广泛和更优质的社交活动及学习机会;以及作为学生的代表。[69]

学生会干事会

学生会干事会为学生会最高行政机构,并须向全民投票、全民大会及评议会负责。其权责为负责学生会的日常事务及行政工作。

干事会干事共6至18名,以内阁形式,由全体会员投票选出。干事包括会长、内务副会长、外务副会长、财政、常务秘书、不少于1名及不多于13名的额外干事,由2017年开始不须有5分之1的内阁成员修读模式与其他内阁成员不同。

干事会会议之法定人数为干事的2分之1或以上。

学生会干事会会长同时为当然校董会成员及当然大学咨议会成员。学生会干事会亦可委任成员或学生代表出席以下校方会议,并进行表决:大学教务会、大学膳食委员会、大学平等机会委员会、学生事务委员会、四个学院的院务会等。

学生会干事会办公室地址为何文田正校校园C座C0313室[70]

历任学生会干事会会长:

  • 第一届(2008-2009):王子[71]
  • 第二届(2009-2010):黄冠麟[72]
  • 第三届(2010-2011):梁轩明[73]
  • 第四届(2011-2012):梁乐衡[74]
  • 第五届(2012-2013):周浚贤[75]
  • 第六届(2013-2014):陈培熙[76]
  • 第七届(2014-2015):叶依然[77]
  • 第八届(2015-2016):文俊杰[78]
  • 第九届(2016-2017):陈子威[78]
  • 第十届(2017-2018):杨孝贤[79]
  • 第十一届(2018-2019):从缺
  • 第十二届(2019-2020):从缺
  • 第十三届(2020-2021):刘宇杰

现任学生会干事会会长:

  • 第十四届(2021-2022):黄咏芯

编辑委员会

学生会编辑委员会负责出版学生会刊物,并须向全民投票、全民大会及评议会负责。其权责为反映同学意见;报导学校政策;报导校内活动;关注社会议题;肩负传媒监察角色。

学生会编辑委员会委员共7至15名,以内阁形式,由全体会员投票选出,并负责组织编辑委员会。委员包括总编辑、副总编辑2名、财政、秘书、执行编辑1名及不多于9名的额外编辑。

编辑委员会会议之法定人数为委员的2分之1或以上。

编辑委员会原为学生会干事会的常设委员会,出版刊物名为《开鸣》(Open Voice)。由第二届学生会干事会会长黄冠麟筹建,以“开诚布公、不平则鸣”为宗旨出版,内容主要针对校政及学生事务。其后,梁轩明出任第二届编辑委员会总编辑,引入更生活化元素,并创制新生特刊。其后,编辑委员会的刊物出版数量及质素参差,工作透明度及曝光率极低。在2015-2016年度,学生会编辑委员会获得法定地位正式独立。可是,当时的候选内阁解散,其后的补选内阁因投票率不足而落选。最终,第一届正式独立的学生会编辑委员会于2016-2017年度选出,由第八届学生会干事会宣传及设计干事丘颖诗出任总编辑,《开鸣》(Open Voice)由每年一期增加至每年三期、沿制出版新生特刊、加入联校编辑委员会,以及设立学生会编辑委员会办公室,地址为九龙何文田忠孝街81号银禧学院E0716。

《开鸣》现为香港都会大学唯一由学生自发组成、取得大学并认可拨款、编辑自主的刊物。

历任编辑委员会总编辑:

  • 第一届(2008-2009):黄冠麟
  • 第二届(2009-2010):梁轩明
  • 第三届(2010-2011):余睿菁
  • 第四届(2011-2012):李蕙兰
  • 第五届(2012-2013):刘芷君
  • 第六届(2013-2014):林立堃
  • 第七届(2014-2015):孟梦环

独立后之编辑委员会总编辑:

  • 第一届(2015-2016):从缺
  • 第二届(2016-2017):丘颖诗
  • 第三届(2017-2018):黄佳裕
  • 第四届(2018-2019):从缺
  • 第五届(2019-2020):从缺
  • 第六届(2020-2021):黄傲潼

现届编辑委员会总编辑:

  • 第七届(2021-2022):从缺

评议会

评议会为本会立法、监察及司法机构,其权力仅次全民投票及全民大会。其职权包括:

  • 审查及通过学生会工作计划、财政预算、财务报告及工作报告;
  • 监察干事会及编辑委员会工作情况;
  • 解释及修订会章;
  • 主持学生会选举;
  • 主持评议会干事选举;
  • 主持全民投票及全民大会;
  • 处理评议会干事、民选评议员、干事会干事及编辑委员会成员之辞职;
  • 执行惩治;
  • 以及成立评议会辖下的委员会
评议会的组成

学生会各中央组织亦会不时出席评议会的特别会议,向议员发表施政报告及解答议员提出的质询。评议会会议通常均公开进行,让同学旁听。会议过程内容亦以中文作会议记录。 在第十届学生会以前,评议会由每个学会派出一名代表,加上7名民选评议员(如民选评议员不足7名,其议席可视为空缺)、3名当然评议员(上届评议会主席、干事会会长及编辑委员会总编辑)(如上届评议会主席成为干事会的现届干事或编辑委员会的现届委员,其位置应由再上一届的主席补上;如上届干事会会长成为干事会的现届干事或编辑委员会的现届委员,其位置应由再上一届的会长补上;如上届编辑委员会总编辑成为干事会的现届干事或编辑委员会的现届委员,其位置应由再上一届的总编辑补上。)

从2017年开始(第十届评议会的选举已于2017年4月10日举行),评议会的组成结构改变成由学会分至不同类别后的代表组织选任。目前设由24至31个议席,其中直选产生的民选评议员设0至7人,10位评议员经学生会中央组织选任,其余14位评议员经辖下组织间接选举产生。而3名当然评议员的选任方法,改为上届评议会主席、干事会会长及编辑委员会总编辑各自从其内阁或干事成员中各自委任一人担任。

评议会的委员会

评议会干事包括1名主席、1名副主席、1名秘书、1名副秘书,评议会干事由评议会成员互选产生。评议会设有常设委员会,以协助工作之进行,有关委员会如下:

  • 章则委员会:包括1名主席及最少3名其他委员,处理会章及会章附则修订事宜。
  • 选举委员会:包括1名主席及最少3名其他委员,统筹一切学生会选举事宜。
  • 财务委员会:包括1名主席及最少3名其他委员,审批学生会及学会的财政预算及开支等事宜。

评议会可按情况成立不同的委员会。所有委员会之主席必须为评议会成员,其他委员则须为本会会员。所有委员会之成立,均须由评议会通过。

评议会会议

评议会常务会议每月须召开1次,并须于会议召开前1星期通知各评议会成员,公告各会员,并附议程。评议会常务会议通常在每月的首个工作天晚上于公大校园内举行。如遇上非上学日或公大之考试期,评议会常务会议应于其后之首个工作天举行。经评议会成员3分之1或以上联署要求,或主席认为有需要时,均可召开紧急会议。评议会须于会议召开前 48 小时通知各评议会成员,公告各会员,并附议程。

评议会会议之法定人数为评议会成员的2分之1或以上。

评议会主席

学生会评议会主席同时为大学咨议会的当然成员。学生会评议会亦需委派一位评议员(倾向为民选)作为代表,出席学生事务委员会,但现时惯常由评议会主席出任此职务。

  • 第一届(2008-2009):陈庆伟
  • 第二届(2009-2010):罗子骏(2010年1月离任)/ 梁子仁(2010年2月上任)
  • 第三届(2010-2011):邱俊业
  • 第四届(2011-2012):曾宪民
  • 第五届(2012-2013):刘俊杰
  • 第六届(2013-2014):叶依然(2014年1月离任)/ 黄可怡(2014年2月上任)
  • 第七届(2014-2015):何其亨
  • 第八届(2015-2016):郑松杰
  • 第九届(2016-2017):邓善恒
  • 第十届(2017-2018):何诠义
  • 第十一届(2018-2019):黄启岚
  • 第十二届(2019-2020):黄启岚(2019年8月离任)/ 郭子达(2019年9月上任)
  • 第十三届(2020-2021):杨峻希

全民大会

评议会应于每届期首个月份举行周年全民大会,大会必须在评议会作出决议起计 7 至 21 天召开。大会中上一届学生会须发表工作报告及财政报告,现届评议会须发表财政预算;干事会及编辑委员会则须发表工作计划及财政预算。全民大会的通知期不应少于 7 天,而该通知应张贴于公大校园之内的告示板上和以电子形式向会员传递。全民大会的法定人数为至少 100 名亲身出席的会员。在预定会议召开时间半小时后仍不足法定人数时,主席须宣布流会,并可于 14 天内再次召开,如再度流会,议案将自动撤销。

在通过评议会决议的情况下或在经不少于 100 名会员的书面要求下,评议会须就有关决议或应有关要求所示目的召开紧急会员大会,大会必须在作出该等决议或要求之日起计 7 至 21 天召开。

全民投票

全民投票为本会会员通过投票方式对事项议决的途径。全民投票为本会最高权力机构。

在通过评议会决议的情况下或在经不少于500名会员的书面要求下,评议会须就有关决议或应有关要求所示目的举行全民投票,投票必须在作出该等决议或要求之日起计7至21天举行。而全民投票法定人数须有全体会员15分之1或以上;若议案投票人数不足法定要求,议案则自动撤销,全民投票之议案须得总投票数2分之1以上赞成始作通过。

学生会属会

属会是指香港都会大学内进行任何课外活动并拥有会员的团体。其会章列明其会籍乃向都大学生公开,而其干事每年由其会员选出。学生会属会供遥距及全日制课程同学参加。截至2020年4月,香港都会大学合共有36个属会[80]

供遥距及全日制课程同学参加的学生组织

  • 动画及视觉特效学会
  • 中文学会
  • 创意广告及媒体设计学会
  • 创意写作与电影艺术学会
  • 心理学会
  • 商业管理学院学生会
  • 会计学会
  • 商业管理学会
  • 款待及旅游管理学会
  • 应用中国语言学会
  • 幼儿教育学系系会
  • 电脑学会
  • 工程学会
  • 统计分析及数据科学学会
  • 检测和认证学会
  • 护理学会
  • 羽毛球学会
  • 龙舟学会
  • 足球学会
  • 榄球学会
  • 巧固球学会
  • 排球学会
  • 舞蹈学会
  • 戏剧学会
  • 日本文化学会
  • 韩国文化学会
  • 音乐学会
  • 内地学生学者联谊会
  • 基督徒团契
  • 创行
  • 电影学会
  • 扑克学会
  • 香港都会大学扶轮青年服务团
  • 社会服务学会
  • 和富领袖网络学会

争议事件

被网友戏谑为鲸鱼大学

香港公开大学作为法定大学,颁授的学历获得政府官方认可,但因成立初期主要提供在职进修及以遥距教学为主,未有提供全日制课程亦较少中学毕业生在中学毕业时直接报读,所以部分网民以“鲸鱼唔系鱼呀?OU唔系U呀?”(鲸鱼不是鱼吗?公大不是大学吗?)来戏谑其大学名称,故网上又有“鲸大”的别称。

学生毕业需缴毕业费

香港公开大学一向在学生毕业时收取毕业费,但未有详细交代收费的用途,缴交的费用一律不予退还,且颁授大学学位或高级文凭的收费由最初的500港元涨到现在的750港元[81]

公立与私立的混淆及误解

2002年,作为非法定咨询组织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曾在其制作的“香港高等教育”检讨报告宣称公开大学为私立大学,惟在2005年前的香港实际上并不存在私立大学。公开大学就此回应,指出有关宣称与大学的成立历史及法定地位不符,并表明此报告存在偏差,忽视各院校的作用,同时指出香港各所高等院校都有自己的角色,并非对立关系,应公平地一致对待,例如制定统一的拨款机制及设立高等教育议会才是未来的方向[82]

大学独立于教资会

香港公开大学自1989年成立起便独立于属于非法定咨询组织的教资会,也不受其督导,不过在大学发展策略文件《战略计划2013-2022》,大学有意加入教资会[83],其后有自称是公大学生在脸书OUHK Secrets页面表示,认为公大全日制本科生人数众多,且公大为香港政府创办,而未加入教资会之前的岭南大学(前岭南书院)和香港浸会大学(前香港浸会书院)本身是私营教会学校,认为公大应该加入教资会,但在公大的《战略计划2019-2023》已没有有关教资会的内容。

获得资助后大幅增加学费

行政长官在2017年宣布向在香港修读合资格院校开办的自资学位课程并成绩达标(学士学位课程即需要在DSE考试中达到最低3322的成绩[84])的学生,每学年资助三万港元以上,公大的课程属于此资助计划的范围内,但有报导称公大及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其后大幅增加学费,又以公大商学院的加幅最为显著,升幅超越通胀率,最高达18.9%,学费比之前增加近5.4万元[85],该学院解释增加学费的原因是课程加入了新元素“海外沉浸计划(GIP)”[86]

需另办资历文件供台湾学历认可

台湾教育部认可香港大多数大专院校,除了香港八大院校及香港演艺学院外,还包括香港树仁大学珠海学院香港恒生大学等私立院校,但公大并不在名单上[87],但经有关部门查询,依据台湾官方机构海华会回复,所持学历并非“香港专科以上学校认可名册”,故另依据“入学大学同等学力认定标准”第9条规定,持国外或香港、澳门专科以上学校毕(肄)业学历,其毕(肄)业学校经教育部列入参考名册或为当地国政府权责机关或专业评鉴团体所认可,且入学资格、修业年限及修习课程均与我国同级同类学校规定相当,并经大学校级或联合招生委员会审议后认定为相当国内同级同类学校修业年级者,得准用第五条款报考研究生。所持学历须符合经教育部列入参考名册或为当地国政府权责机关或专业评鉴团体所认可,资历架构需为5以上(等同台湾学士学位的程度),且修业课程需于登记有效期内(有关资料可于香港政府资历架构HKQR ListCSPE ipass 中查阅)。因此只需报名时提供相关政府机构的证明文件,即表示认可该学历。

不提供本地生学生宿舍

据了解公大设有学生宿舍供非本地学生入住,但住宿费相当昂贵,且没有为本地学生提供宿舍。

其他资料

历届的毕业人数

毕业典礼 颁授学术资格数目
第一届毕业典礼(1993) 161
第二届毕业典礼(1994) 549
第三届毕业典礼(1995) 1,343
第四届毕业典礼(1996) 1,923
第五届毕业典礼 只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第六届毕业典礼(1997) 2,264
第七届毕业典礼(1998) 2,298
第八届毕业典礼(1999) 2,785
第九届毕业典礼(2000) 4,507
第十届毕业典礼(2001) 3,695
第十一届毕业典礼(2002) 4,664
第十二届毕业典礼(2003) 4,817
第十三届毕业典礼(2004) 6,141
第十四届毕业典礼(2005) 5,456
第十五届毕业典礼(2006) 6,722
第十六届毕业典礼(2007) 5,585
第十七届毕业典礼(2008) 5,914
第十八届毕业典礼(2009) 5,397
第十九届毕业典礼(2010) 5,789
第二十届毕业典礼(2011) 6,350
第二十一届毕业典礼(2012) 5,732
第二十二届毕业典礼(2013) 5,867
第二十三届毕业典礼(2014) 6,148
第二十四届毕业典礼(2015) 5,807
第二十五届毕业典礼(2016)[88] 6,833
第二十六届毕业典礼(2017)[89] 7,055
第二十七届毕业典礼(2018) 7,306
第二十八届毕业典礼(2020)[90] 6,887[91]
第二十九届毕业典礼(2020) 6,671[92]

历届荣誉博士

荣誉博士名单如下[93]

年份 荣誉工商管理博士 荣誉理学博士 荣誉社会科学博士 荣誉文学博士 荣誉教育博士
1993 蒋震博士 郑汉钧博士
1994 利汉钊先生 杜叶锡恩女士
1995 利国伟爵士 杨紫芝教授 弗雷德里高·梅耶教授
1996 穆大为教授 麦杰志博士
施伟贤爵士
1997 羊子林先生 顾义先生 黄匡源先生 李国能先生
1998 浦伟士爵士 方心让教授
简悦威教授
黄清云教授
1999 伍步谦博士 邓立真教授
李嘉诚先生
饶宗颐教授
2000 郭炳联先生 李志喜女士
韦钰教授
查良镛教授
陈方安生女士
2001[94] 任志刚先生 田家炳博士 锺期荣博士
邓礼儒爵士
2002[95] 冯国经博士 方润华博士 萧芳芳女士
奥托·彼得斯教授
2003[96] 蒙民伟博士
孙德基先生
李业广先生 佩里勋爵
2004[97] 何鸿燊博士 路甬祥教授 杨鸣章神父
裴昇博士
2005[98] 郑海泉先生 威杰·施里萨安教授 项怀诚先生 莫言先生
2006[99] 拿督郑裕彤博士
李兆基博士
谭尚渭教授 叶咏诗太平绅士
2007[100] 钱易教授 杨雪姬女士
王家卫先生
李锐先生
王赓武教授
2008[101] 李钜能先生 唐英年先生
谢志伟博士
葛浩文教授
2009[102] 陈俊豪先生 陈佐洱先生
高鉴泉先生
锺景辉博士
张德明教授
2010[103] 郭炳江先生
胡永辉先生
周文耀先生 许鞍华女士
2011[104] 郭少明博士 林李翘如博士
李荣融先生
刘以鬯先生
2012[105] 刘明康先生 萧志成先生 陈坤耀教授
2013[106] 陈振彬先生 黄洁夫教授
梁定邦博士
黄仁龙博士
2014[107] 郑李锦芬女士 梁智仁教授 周一岳医生 锺秉林教授
2015[108] 施文信先生 林毅夫教授
曾钰成议员
许美德教授
2016[109] 张永锐先生 范徐丽泰女士 张信刚教授 孙明扬先生
2017[110] 陈智思博士 李焯芬教授 方正博士 梁爱诗博士
2018[111] 彼得‧巴克利教授 周永健先生
徐立之教授
李国华先生
2019[112] 盛智文博士 卢煜明教授 杨绍信博士
2020[113] 蔡冠深博士 徐扬生教授 方黄吉雯女士
高永文医生

(至2020年11月11日止)

历届荣誉大学院士

荣誉大学院士名单如下[93]

(至2017年11月6日止)

校友

公共交通

交通路线列表(何文田校舍)
港铁
何文田邨公共运输交汇处常富街
红色小巴
  • 何文田邨至旺角线[131]
  • 何文田邨至红磡线(平日上午服务)[132]
佛光街
红色小巴
常盛街
红色小巴
  • 爱民邨至土瓜湾线[134]
公主道

参见

参考文献

  1. 香港都會大學條例. 电子版香港法例. [2021-09-06]. 
  2. 香港公開大學簡介. 香港公开大学入学及注册组 (全日制本科课程). [2016-09-26]. 
  3. 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 - 公开大学 ,香港立法会,2000-01-17
  4. 香港公開大學重新命名 (PDF). 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 [2021-09-20]. 
  5. 大学要员 ,香港公开大学,2016-05-30
  6. 如何前往何文田校舍. 香港公开大学-校园管理部. 03-06-2015 [2016-04-30]. 
  7. 校長的話. [2020-09-22]. 
  8. 8.0 8.1 港人眼中的大專院校排名調查2017 (PDF). [2019-05-15]. 
  9. OUHK Creative Writing programme ranks 11th in China. 
  10. Top Universities in Hong Kong. 
  11. 香港公開大學大事年表. 香港公开大学-公共事务部. 2012-08-20 [2013-07-24]. 
  12. 教育统筹委员会. 向大學及理工教育資助委員會提交在香港成立公開大學的參考文件 (PDF). 第一号报告书: p.94. [2019-06-24]. 
  13. 教育统筹委员会. 專上程度的公開教育 (PDF). 第二号报告书: p.102. [2019-06-24]. 
  14. 教育统筹委员会. 第二號報告書-公開教育 (PDF). 第三号报告书: p.7. [2019-06-24]. 
  15. 教育统筹委员会第三号报告书 - 公开教育 ,教育局,第7页
  16. 香港公開進修學院可望五月正式成立 學院條例草案廿三日刊登憲報 籌委主席鄭漢鈞宣佈委出五位高級人員 初期學位課程經詳細研究後已作出改良. 华侨日报. 1989-03-18: p.7. 
  17. 公開大學的誕生. 香港公开大学1997-98年报. 1998年 [2013-07-29]. 
  18. 重要事項紀要. 香港公开大学1997-98年报. 1998年 [2018-09-24]. 
  19. 都會大學通訊. 都会大学通讯1999年7月.第八卷.第三期. 1999年 [1999-07-29]. 
  20. 邁向遙距及成人教育卓越中心. [2017-03-27]. 
  21. 香港公開大學持續及社區教育中心易名「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 李嘉诚基金会. 2000 [2000]. 
  22. 都会大学宣布加入联招 ,21/08/2006。
  23. 都会大学与制衣业训练局首度合作 开办服饰业衔接学位课程 14/05/2008
  24. 都會大學全日制護理學學士課程獲護士管理局認可. 香港都会大学-公共事务部. 2008-06-19 [2013-07-31]. 
  25. 都大獲捐500萬推中華文化. [2021-03-03]. 
  26. 都會大學通訊 2020年7月 (PDF). 
  27. 立法會會議 Council meeting: 14 - 15.07.2021 表決結果 (PDF). 
  28. 香港公開大學管理課程合作項目. 香港公开大学. [2019-07-31]. 
  29. 香港公開大學學生交流與實習. 香港公开大学. [2019-07-31]. 
  30. 全日制課程. 香港公开大学. [2013-07-29]. 
  31. 何謂遙距學習. 香港公开大学. [2013-07-29]. 
  32. 第1145章 《香港都会大学条例》 第III部 校监、咨议会与校董会
  33. 人文社會科學院. 
  34. 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 
  35. 教育及語文學院. 
  36. 科技學院. 
  37. 護理及健康學院. 
  38. 公開進修學院. 
  39. 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 
  40. 創新科技與持續發展研究所. 
  41. 公共及社會政策研究中心. 
  42. 開放及創新教育研究所. 
  43. 双语教学研究所
  44. 國際商業及管治研究所. 
  45. 數碼文化與人文學科研究所. 
  46. 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 
  47. The OUHK campus 大學校舍 (PDF). 香港公开大学. [2021-09-29]. 
  48. 何文田廣場教學中心開幕. 香港公开大学. [2020-11-30]. 
  49. 第二期校舍發展. 香港公开大学. 2012-08-19 [2013-07-28]. 
  50. 舉行鄭裕彤樓命名典禮. 香港公开大学-公共事务部. 2008-01-22 [2013-07-28]. 
  51. 全港首間結合普通科、精神科及中醫藥護理模擬教學中心 公開大學「臨床護理教學中心」落成啟用. 香港公开大学. 2008-05-26 [2013-07-31]. 
  52. 公大新校舍動土 料2013年底落成. 文汇报. 2012-02-29 [2013-08-01]. 
  53. 财务及校园管理部. 港島教學中心 (服務至2013年8月23日). 香港公开大学. [2020-11-30]. 
  54. 香港公开大学赛马会校园银禧学院正式启用 ,香港公开大学-公共事务部,2014-02-27
  55. 公大扩建 涉常盛街房委旧地 ,香港经济日报,2013-12-19
  56. 公大扩校舍 城规会开绿灯 ,东方日报,2014-8-23
  57. 公大扩校舍 城规会开绿灯 ,香港经济日报,2014-8-19
  58. 中標香港公開大學於何文田常盛街校園發展計劃工程 (新闻稿). cr construction. 2018-11-16 [2019-06-29] (中文). 
  59. 公開大學新學院大樓動土 校園及綜藝廳以馬會命名. 香港公开大学-公共事务部. 2012-02-28 [2013-07-25]. 
  60. 银禧学院 ,香港公开大学,2014-8-25
  61. 公開大學舉辦新春傳媒午聚. [2020-09-22]. 
  62. 葵興教學中心. 香港公开大学-行政物业部. 2013-08-13 [2013-09-26]. 
  63. 校園設施. 香港公开大学. 2020-12-08 [2020-12-08]. 
  64. 荔景教學中心. 香港公开大学. 2013-07-04 [2013-07-24]. 
  65. 公大遥距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公大遥距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2013-07-24]. 
  66. 「進修新天地」10月起在明珠台播放. [2017-03-23]. 
  67. 香港公開大學 與全港市民共享知識 明珠台十月起 共拓進修新天地. [2020-09-22]. 
  68. 學生組織 (PDF). [2017-03-21]. 
  69. 香港公開大學學生會. [2020-09-22]. 
  70. 香港公開大學學生會聯絡方法. [2020-09-22]. 
  71. 公開大學通訊第十七卷第三期 (2008年8月). [2020-09-22]. 
  72. 公開大學通訊第十八卷第三期 (2009年8月). [2020-09-22]. 
  73. 公開大學通訊第十九卷第四期 (2010年12月). [2020-09-22]. 
  74. 公開大學通訊第二十卷第三期 (2011年9月). [2020-09-22]. 
  75. 公開大學通訊第二十一卷第二期 (2012年6月). [2020-09-22]. 
  76. 公開大學通訊第二十二卷第二期 (2013年6月). [2020-09-22]. 
  77. 公開大學通訊第二十三卷第二期 (2014年6月). [2020-09-22]. 
  78. 78.0 78.1 公開大學通訊第二十五卷第三期 (2016年8月) (PDF). [2017-07-05]. 
  79. 公开大学通讯第二十六卷第三期 (2017年8月)[永久失效链接]
  80. 學生組織. 香港都会大学. 
  81. 香港公开大学官网. 公大畢業費用. [2020-07-07]. 
  82. 公大官方声明. 
  83. OUHK. Strategic Plan 2013–22 (PDF). 
  84. 自資學位資助計劃. [2020-03-07]. 
  85. 文汇报. 課程瘋狂加費 「吃掉」政府資助. [2020-02-06]. 
  86. 香港公開大學海外沉浸計劃. 
  87. 教育部認可學歷之香港、澳門專科以上學校有學校?. 
  88. 畢業生. [2020-09-22]. 
  89. 公開大學舉行第二十六屆畢業典禮 黃玉山校長籲各界攜手加強科學教育. 香港公开大学. [2017-12-12]. 
  90. 因为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而把原定2019年举行的毕业典礼延迟至2020年举行
  91. 2019-2020年度香港公开大学年报第147页
  92. 香港公开大学第二十九届毕业典礼毕业场刊
  93. 93.0 93.1 香港公開大學簡介 - 榮譽博士及院士. 香港公开大学. [2019-12-31]. 
  94. 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四傑出人士 28/08/2001. [2007-11-15]. 
  95. 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四傑出人士23/09/2002. [2007-11-15]. 
  96. 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三位傑出人士 22/10/2003. [2007-11-15]. 
  97. 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四傑出人士 22/10/2004. [2007-11-15]. 
  98. 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01/11/2005. [2007-11-15]. 
  99. 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22/10/2006. [2007-11-15]. 
  100. 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13/11/2007. [2007-11-14]. 
  101. 香港公开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27/10/2008
  102. 香港公开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08/12/2009
  103. 香港公开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23/11/2010
  104. 12/12/2011. [2020-09-22]. 
  105. 香港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06/12/2012. [2020-09-22]. 
  106. 香港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19/09/2013. [2020-09-22]. 
  107. 香港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13/11/2014. [2020-09-22]. 
  108. 香港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20/11/2015. [2020-09-22]. 
  109. 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四位傑出人士 28/10/2016. [2020-09-22]. 
  110. 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四位傑出人士. 香港公开大学. [2017-10-18]. 
  111. 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四位傑出人士. 香港公开大学. [2019-12-31]. 
  112. 公開大學頒授二零一九年度榮譽博士學位予三位傑出人士. 香港公开大学. [2020-11-15]. 
  113. 公開大學頒授二零二零年度榮譽博士學位予四位傑出人士. 香港公开大学. [2020-11-15]. 
  114. 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大學院士 30/10/2001. [2007-11-15]. 
  115. 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大學院士 28/10/2002. [2007-11-15]. 
  116. 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大學院士 02/11/2003. [2007-11-15]. 
  117. 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大學院士 26/10/2004. [2007-11-15]. 
  118. 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大學院士 28/10/2005. [2007-11-15]. 
  119. 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大學院士 08/10/2006. [2007-11-15]. 
  120. 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大學院士 30/08/2007. [2007-11-15]. 
  121. 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大學院士 12/09/2008. [2008-09-13]. 
  122. 香港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大學院士 16/10/2009. [2009-10-30]. 
  123. 香港公开大学颁授荣誉大学院士 28/10/2010
  124. 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大學院士 21/10/2011. [2020-09-22]. 
  125. 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大學院士 19/10/2012. [2020-09-22]. 
  126. 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大學院士 15/10/2013. [2020-09-22]. 
  127. 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大學院士 22/10/2014. [2020-09-22]. 
  128. 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大學院士予四位傑出人士 29/09/2015. [2020-09-22]. 
  129. 香港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大學院士予五位傑出人士 07/10/2016. [2020-09-22]. 
  130. 香港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大學院士予四位傑出人士. 香港公开大学. [2017-11-06]. 
  131. 131.0 131.1 何文田邨 — 旺角花園街. [2017-01-11]. 
  132. 132.0 132.1 何文田邨 > 红磡宝其利街
  133. 愛民邨 — 旺角花園街. [2017-01-11]. 
  134. 134.0 134.1 土瓜灣譚公道 — 愛民邨. [2017-01-11]. 
  135. 紅磡寶其利街 — 旺角始創中心. [2017-01-11]. 
  136. 荃灣街市街 — 何文田. [2017-01-11]. 

外部链接

Template:香港公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