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鐵路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京滬線
配屬上海機務段(滬)的和諧1D型電力機車第0123號牽引T110次列車於京滬鐵路北京段
概覽
營運地區 中國
服務類型普速、貨運、動臥
主要車站北京天津西濟南徐州蚌埠南京上海
技術數據
路線等級國家一級鐵路
線路長度1451.4公里
最高速度160km/h(運營)
250km/h(設計)
正線數目2(複線鐵路
車站數目89
軌距1435毫米(標準軌
閉塞方式自動閉塞
营运资讯
營運者中國鐵路總公司
路線圖
南京長江大橋是京滬鐵路的重要節點

京滬線京滬鐵路,指中國從北京通往上海的鐵路,由京山線北京天津津浦線天津林場)和滬寧線南京上海)組成,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建成、上述三條鐵路線接通後遂出現京滬通道的名稱[1],但並非正式營業鐵路線。2006年12月31日起,原京山線北京—南倉段、原京山津浦上下行聯絡線、原津浦線(不含橋南經由濟南站至党家莊段)、橋黨聯絡線及原滬寧線合併為京滬線,正式起用「京滬線」的線路名稱並開始統一編排里程[2]

目前京滬鐵路實際里程為1451.4公里(經天津西、濟南、蚌埠),為全線雙線電氣化幹線鐵路。北京—晏城—濟西—党家莊—徐州—不經過蚌埠的外繞曹山線—南京—上海,實際里程為1435.1公里。

京滬鐵路連接了中國南北最大的兩座城市,而且沿途大都為沿海經濟發達地帶,因此成為中國目前最繁忙的鐵路幹線之一,是中國「八縱八橫」鐵路網的組成部分。雖然京滬線已進行過多次改善及擴能工程,但線路運輸能力仍然日益飽和,因此興建京滬高速鐵路,以緩解運輸壓力。

歷史

鐵路部門於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通車後開始使用「京滬通道」的名稱,但京滬線當時並非正式的鐵路線名稱(圖片攝於1982年)
1936年出版的南京市市區地圖中標註的京滬鐵路是今京滬鐵路的南京至上海段——滬寧鐵路

京滬鐵路由原京山鐵路部分路段、津浦鐵路滬寧鐵路於2006年合併而成。鐵路線的建設則已歷經百年。其中北段原為京山鐵路(北京-山海關)的北京至天津段,建於1896年至1901年[3]:15

中段津浦鐵路從天津北站江蘇徐州,原計劃向東南直接通向鎮江,叫津鎮鐵路,後改方案為向西南經宿州蚌埠滁州,然後到南京浦口(位於長江北岸,即今南京北站[4],此段也改稱為津浦鐵路,於1908年動工,1912年通車。山東省韓莊為界,以北的山東省內以及北段由德國投資建設,以南的江蘇安徽段由英國投資建設。

南段滬寧鐵路上海南京下關(今南京西站)於1905年動工,1908年建成,由英國投資建設。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北京成立以後,多次對這幾段鐵路進行維修和改造。1958年6月和9月,分別開始對津浦鐵路和滬寧鐵路開建複線,但因當時中國大陸地區的財政和資源匱乏,以及文革等各類社會運動的干擾,導致這兩段線路分別到1978年和1983年才全線建成[5]

原津浦鐵路和滬寧鐵路一直被長江相隔,經坐火車南來北上的旅客需要先下車,乘坐渡輪到長江對岸,再到浦口站或下關站換乘列車才能到達目的地[6]在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通車後,津浦鐵路與滬寧鐵路接軌,浦口至下關的6艘火車渡輪也於1973年5月5日全部停航[7]

2005年5月10日,為了準備以後的中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京滬鐵路部分路段首次進行重大鐵路封閉要點施工,開始更換提速鋼軌和提速道岔,並改善軌道曲線半徑,提速改造後線路最高容許速度可達200公里/小時[8]

2005年7月1日,京滬鐵路開始進行電氣化改造。2006年6月20日起全線供電。2006年7月1日起,京滬鐵路正式升級為電氣化鐵路[9]。同時鐵路沿線也陸續加裝安全隔離網[10]

滬寧城際鐵路開通運營後,滬寧段貨運能力得到極大釋放,上海鐵路局在開通後就增開了貨運列車20對[11]

蚌埠市的規劃機構一直有搬遷蚌埠站的想法,但是因為成本問題和對京滬鐵路可能的影響而未能成型。另外,蚌埠市規劃院也傾向將車站放在市中心,以便於市民乘坐列車。同時淮河航道局曾在2012年以為提高淮河幹流的通過能力為由建議拆除蚌埠淮河鐵路老橋,卻由於大橋重要的經濟、文化和歷史意義而遭到了多方反對。[12]至此,蚌埠淮河大橋和蚌埠站將保持原樣。

自2019年起,京滬鐵路最後一處鐵路道口,也就是位於北京市內的的柳村道口已改建為地下通道,從此整條京滬鐵路已經與道路全面立體交叉,不再存在鐵路道口。

線路

泰山附近的濟泰三線
貨車通過位於徐州站外包正線的徐州南站

三線區間

1980年代,京山線京津區間(簡稱小京山)客貨運輸不斷增長,造成運輸能力緊張。經過多方反覆討論後,鐵道部於1982年1月審批了京津三線的計劃書,該計劃中黃土坡南倉間新建第三線位於既有下行線一側[3]:17。京津三線工程於1985年開工,1987年9月建成北京樞紐黃土坡-黃村站區間,當年11月投用;天津樞紐北倉-南倉區間於1989年底投入運營,而剩餘區間則於1990年全部建成。目前在京津第三線運行的主要為慢車、超限、單機等特殊列車[13][14]

由於既有津浦鐵路濟南-泰山區間有數個長坡道,影響運輸能力,鐵道部和濟南鐵路局決定在党家莊-崮山青楊-界首間增建第三線。濟泰第三線工程於1992年4月開工,1994年10月竣工,並於1995年7月開通投產。濟泰第三線為下行貨物列車運行線,中間設4個線路所。2001年10月鐵路部門對該段進行續建工程,撤銷第三線上原有的線路所並將其引入既有津浦線的車站。工程於2002年12月竣工投用[15]

在淮河退堤工程施工期間,鐵路部門建成蚌埠-蚌埠東第三線,以緩解淮河鐵路大橋改造期間該區間運輸緊張的局面,於1988年10月建成使用。另外,作為南京鐵路樞紐工程的一部分,原津浦線南京南京東第二複線工程於1986年8月開工,1988年8月和12月先後開通南京-興衛村、和興衛村-南京東區間[16]:242[17]

外繞線

濟南鐵路是原津浦鐵路的一段正線,北起橋南站,經過北園站和濟南站,最後到達党家莊站[18][19]。1958年原津浦鐵路濟南段進行複線勘測時,勘測單位中鐵大橋局認為既有濼口大橋已不適合進行擴建,應在濟南樞紐另建雙線新橋編組站。鐵道部於1958年12月同意了該樞紐計劃。但由於政治及經濟因素,該外繞線工程經過多次修改後於1975年方正式開工,1976年完成上行線。1977年完成晏黨間、水白間和黨白間雙線工程[20][21],同時新建橋南-北園區間線路[22]。2007年,鐵道部為京滬鐵路安排里程時,橋南-党家莊聯絡線被劃為了今京滬鐵路的正線,而橋黨聯絡線以東的老線則被命名為濟南鐵路,並成為了京滬鐵路和濟南鐵路地區的一段聯絡線,列車可通過此線前往邯濟鐵路膠濟鐵路

1985年開工徐州樞紐改建工程新建設徐州樞紐客貨外繞正線,其中徐州北站貨車南、東到發正線經由徐州站東側的徐州南站並接入高家營站;徐州站北到、發正線外包徐州北編組站,於1990年完工投用[23]

蚌埠鐵路樞紐擴建工程規劃新建曹老集站蚌埠東站、經由蚌埠淮河鐵路新橋的曹山線。工程於1971年動工、1975年6月完工通車。曹山線建成後,津浦線(現京滬線)的貨物列車遂經由新橋和曹山線過河[16]:47, 216-7

未來發展

根據《南京市鐵路樞紐總圖規劃(2016-2030)》,京滬鐵路未來將建成南京外繞線,使列車(以貨車為主)在棲霞區龍潭附近過江,在繞行至六合區後再匯入主線,以減輕對市區的噪音和粉塵污染[24]。同時,龍潭站將從一個小站改造為具備鐵路、水路、陸路聯運能力的物流節點[24]

車站

參考文獻

[25][1] [2]

  1. 第一节 沪宁线. 江蘇交通志·鐵路篇. [2019-01-19]. 
  2. 适应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运输管理需要 一些具有百年历史的老线名称将退出历史舞台. 人民鐵道報. 2006-11-29 [2017-09-17]. 
  3. 3.0 3.1 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北京志·市政卷·铁路运输志. 北京出版社. 2004. ISBN 978-7-200-05098-1. 
  4. 《清史稿·志一百二十四(交通鐵路)》
  5. 國之軌 從百年歷史意味看京滬高鐵開工[永久失效連結]
  6. 如果徐志摩那一天走津浦线……. 現代快報. 2011-10-31 [2015-08-18]. 
  7. 第一节 铁路运输. 浦口區年鑑鎮街志. [2015-08-18]. 
  8. 铁路大提速 常州到上海68分钟. 現代快報/東方早報. [2017-12-16]. 
  9. 雒謙,王健,京滬電氣化鐵路正式開通 運力增加能耗降低 ,新華網
  10. 京滬鐵路電氣化專題 ,揚子晚報網
  11. 沪宁城际高铁开通运营 上海和南京同时相向发车. www.gov.cn. [2019-01-25]. 
  12. 水运节节攀升碍航瓶颈凸显 蚌埠“大铁桥”何去何从?. 鳳凰網. 2018年12月24日 09:54 [2019-02-17]. 
  13. 劉致和; 王慶林. 我国第一条百公里三线铁路——京津三线的建设和使用概况. 鐵道運輸與經濟. 1990. 
  14. 李正隆. 关于双线铁路增建并行三线的初步探讨. 鐵道工程學報. 1990. 
  15. 第一节 京沪铁路. 二輪山東省志 鐵路志(1986-2005). [2019-01-16]. 
  16. 16.0 16.1 上海铁路局志.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04. ISBN 9787113053802. 
  17. 湯從周; 顧伯聲. 枢纽地区繁忙区间修建第三线设计实例与效果. 鐵道運輸與經濟. 1990. 
  18. 五、站场设施 1985年津浦铁路山东境内车站等级及中心里程表. [2019-05-06]. 
  19. 第二篇 铁路线路\第一章 国家铁路. 第一节 京沪铁路. 山東省志·鐵路志(1986-2005). 2008-11 [2019-01-16]. 
  20. 第一辑 济南枢纽. 山東省情資料庫 鐵路庫. [2019-02-01]. 
  21. 第三辑 曹家圈黄河铁路特大桥. 山東省情資料庫 鐵路庫. [2019-02-01]. 
  22. 三、枢纽改建. 山東鐵路志. [2019-01-16]. 
  23. 王振團. 徐州枢纽设计特点. 鐵道工程學報. 1993. 
  24. 24.0 24.1 南京市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获批 未来再建7条高铁. 揚子晚報. 2018-11-09 08:42:00 [2019-04-21]. 
  25. 中鐵電氣化局. 京沪线. 2013-06-04 [2019-06-07].